《西江月》

时间: 2025-01-11 07:43:30

渺渺西江流水,翩翩北客征帆。

清秋月影浸人寒。

云净碧天澄淡。

飘泊道途零落,疏慵鬓发{髟監}鬖。

从来涉世戒三缄。

只好随时饮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渺渺西江流水,翩翩北客征帆。清秋月影浸人寒。云净碧天澄淡。飘泊道途零落,疏慵鬓发髟監鬖。从来涉世戒三缄。只好随时饮啖。

白话文翻译:

西江的水流遥远而模糊,北方的旅客帆船轻盈地行驶。清秋的月光浸透了人的寒冷。云彩散去,碧蓝的天空清澈而淡雅。在漂泊的旅途中,人变得零落,懒散的鬓发也显得凌乱。一直以来,涉足世事都要谨慎,只能随遇而安地吃喝。

注释:

  • 渺渺:遥远而模糊的样子。
  • 翩翩:形容轻盈飘逸的样子。
  • 征帆:远行的帆船。
  • 浸人寒:指月光给人带来寒意。
  • 云净:云彩散去。
  • 碧天澄淡:碧蓝的天空清澈而淡雅。
  • 零落:形容人因漂泊而显得零落。
  • 疏慵:懒散。
  • 髟監鬖:形容鬓发凌乱。
  • 涉世戒三缄:涉足世事要谨慎,戒备多言。
  • 随时饮啖:随遇而安地吃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西江月》描绘了诗人在清秋月夜下的漂泊感受,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谨慎态度和对随遇而安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漂泊途中,面对清秋月夜的景色,感慨人生漂泊不定,同时表达了对世事的谨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清秋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西江流水、北客征帆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漂泊感。诗中的“清秋月影浸人寒”一句,既表达了月夜的寒冷,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后文通过“飘泊道途零落”等词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漂泊无依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谨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情感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渺渺西江流水”:描绘西江的流水,遥远而模糊,象征着诗人的漂泊不定。
  2. “翩翩北客征帆”:形容北方的旅客帆船轻盈地行驶,增添了诗中的动感。
  3. “清秋月影浸人寒”:清秋的月光给人带来寒意,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寒冷。
  4. “云净碧天澄淡”:云彩散去,碧蓝的天空清澈而淡雅,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飘泊道途零落”:在漂泊的旅途中,人变得零落,表达了诗人的无助和孤独。
  6. “疏慵鬓发髟監鬖”:懒散的鬓发显得凌乱,反映了诗人的疲惫和无奈。
  7. “从来涉世戒三缄”:涉足世事要谨慎,戒备多言,表达了诗人的谨慎态度。
  8. “只好随时饮啖”:只能随遇而安地吃喝,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渺渺西江流水”中的“渺渺”比喻诗人的漂泊不定。
  • 拟人:如“清秋月影浸人寒”中的“浸”字赋予月光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如“翩翩北客征帆”与“渺渺西江流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漂泊中的孤独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谨慎态度。

意象分析:

  • 西江流水:象征诗人的漂泊不定。
  • 清秋月影: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寒冷。
  • 碧天澄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飘泊道途:表达了诗人的无助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渺渺西江流水”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漂泊不定 B. 诗人的家乡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2. “清秋月影浸人寒”中的“浸”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只好随时饮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随遇而安 C. 消极逃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登的《西江月》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但高登的诗更侧重于对世事的谨慎态度,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登的这首《西江月》,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高登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