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道者
原文展示: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
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
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白话文翻译:
我自知身形清瘦,平日里与人谈论真理。
药物煮成后不要再加火,符咒的效验不能传给别人。
唯有那年过七十的白鹤,从未有过疾病侵身。
我在潜心教导弟子,居住在何处与谁为邻?
注释:
- 清瘦:形容身体消瘦,通常与修行或清心寡欲有关。
- 药成:指药物煮成,通常是指炼丹或医药过程。
- 符验:指符咒的有效性。
- 年过鹤: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长寿,这里指年纪大的老人。
- 潜教:隐秘地教导。
典故解析:
- 鹤:在中国文化中,鹤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常常与道教修行联系在一起。
- 符咒:道教中用于驱邪避祟、祈福的符咒,通常传授是有严格的条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以道教隐士的身份著称。其诗作多反映道教思想,强调清静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赠道者》写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道教修行的思考和体验,传达了对道理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赠道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追求。诗的开头,诗人以“自识来清瘦”自谦,表明自己身体的清瘦与内心的宁静,这种清瘦并非因病,而是因为追求真理的结果,反映了道教修行者对身体与物质的无所依恋。
接着,诗人提到“药成休伏火”,这是对药物炼制过程的警示,象征着在追求真理或道理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反而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定力。这不仅是对道教修炼的隐喻,也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建议。
“符验不传人”则表达了道教中的一种观念,即真正的修行和领悟是无法通过外在的符咒或他人的传授而获得的。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体验来获得真理。
最后两句“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则表现了诗人对长寿与健康的追求以及对弟子的教导,暗示着在道教中,健康与长寿是修行者的目标。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内涵丰富,展示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修行观念,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识来清瘦:我自知身形清瘦,说明我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身体变得消瘦,暗示内心的纯净。
- 寻常语论真:平日里与人讨论的是真理,表明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 药成休伏火:药物煮成后不要再加火,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时要有耐心。
- 符验不传人:符咒的效验不能传给别人,强调每个人都需亲自体悟真理。
- 独有年过鹤:唯有那年过七十的白鹤,象征着长寿与健康。
- 曾无病到身:从未有过疾病,反映了修行的成果。
- 潜教问弟子:隐秘地教导弟子,说明对教育的重视。
- 居处与谁邻:询问与谁为邻,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瘦与内心的宁静相联系,强调道教修行的意义。
- 对仗:如“药成”和“符验”,在形式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鹤象征长寿,药与符咒象征修行的方式与成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道教思想为核心,探讨了真理的追求和修行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体验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瘦:象征内心清净,反映修行者的状态。
- 药:象征修行的过程,代表着对真理的探求。
- 符:代表道教文化中的神秘力量,体现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 鹤:长寿的象征,反映道教对生命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识来清瘦”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健康
- B. 身心清净
- C. 没有朋友
-
“药成休伏火”是什么意思?
- A. 药要多加火
- B. 药煮好后不要再加热
- C. 药永远煮不熟
-
诗中提到的“年过鹤”代表了什么?
- A. 年轻
- B. 长寿
- C. 病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朱庆馀的诗更侧重于道教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宁静。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但都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