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和晏元献韵)》
时间: 2025-01-27 03:20:08意思解释
渔家傲(和晏元献韵)
原文展示
郊外春和宜散步。
百花枝上初凝露。
福地神仙多外府。
藏奇趣。
幽寻历遍溪边路。
薄宦浮家无定处。
萍飘梗泛前人语。
与子未须乡国去。
来同住。
且看群岫烟中雨。
白话文翻译
在郊外的春天,和风细雨,正适合散步。
百花的枝头上刚刚凝结了露珠。
福地和神仙的居所多在外面的府邸。
这里藏着奇妙的趣味。
我幽静地探索,走遍了溪边的小路。
我身为官宦,但生活浮动无定。
像浮萍一样漂泊,随波逐流,前人的言语也随之而来。
与你在一起,不必再去乡国。
我们一起住在这里。
且看那群山在烟雨中朦胧的景象。
注释
- 郊外:指的是城市边缘的乡村地方。
- 春和:春天温暖而和煦的天气。
- 福地:指的是风水好的地方,常与神仙居住的理想地相联系。
- 薄宦:指的是官宦阶层,但生活不稳定,地位较低。
- 萍飘梗: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友仁,宋代诗人,字子明,号东篱,晚号白云山人,曾任职于多个地方,后归隐山林。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作者在闲暇之余游历郊外,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通过描绘春天的郊外景色,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恬淡自在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描绘了宜人的春天氛围,百花盛开,露珠初凝,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接着,诗人提到“福地神仙多外府”,暗示这种自然的悠闲生活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归宿,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薄宦浮家无定处”,则引入了诗人的个人生活状态,他在官场中漂泊,生活无定,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萍飘梗泛前人语”,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诗人对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乡国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以小见大,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最终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郊外春和宜散步:春日的郊外天气温暖,适合散步,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 百花枝上初凝露:花朵上刚凝结的露珠,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活力。
- 福地神仙多外府:理想的生活在外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藏奇趣:自然中蕴含着奇妙的趣味。
- 幽寻历遍溪边路:诗人静静地探索,走遍了溪边的小路,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薄宦浮家无定处:官宦生活不稳定,表达了对浮躁生活的无奈。
- 萍飘梗泛前人语: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人想起前人的言论,感慨人生的无常。
- 与子未须乡国去:与友人相伴,不必再去乡国,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
- 来同住:渴望与友人共同生活。
- 且看群岫烟中雨:共同欣赏群山在烟雨中的景象,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萍飘梗”,生动形象地表达漂泊无定的状态。
- 拟人:百花与露水的描写使得自然生动鲜活,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友情以及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递了一种隐逸和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和:象征生命的复苏,带来希望与温暖。
- 百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繁荣。
- 福地: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隐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溪边路:代表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 群岫: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薄宦”指的是: A. 生活富裕的人
B. 官宦生活不稳定的人
C. 隐士
D. 富有的商人 -
诗人对“乡国”的态度是: A. 非常留恋
B. 无所谓
C. 非常厌恶
D. 渴望回归 -
诗中“来同住”指的是什么? A. 新朋友
B. 亲人
C. 友人
D. 灵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元夕》与本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但前者更注重节日与人间烟火气的交织,后者则更倾向于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 《水调歌头》同样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米友仁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