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五弦(一作五弦琴)》
时间: 2025-01-25 23:08: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白话文翻译
唱歌的清音暂且停止,红色的袖子也停下了舞动。
赵老抱着五弦琴,轻柔地抚摸着琴弦。
声音高亢粗犷如风雨交加,
低沉细腻似鬼神细语。
又像喜鹊报喜,转瞬又变为猿啼的苦声。
十指无定,音调颠倒混乱,
坐着的听众听到这声音,形神恍惚无主。
路过的行人听到这声音,驻足而不能离去。
可叹啊,世俗的人们,喜欢今天的音乐而厌弃古老的乐曲,
所以那绿窗下的琴,每天都落满了尘土。
注释
- 清歌:清脆悦耳的歌曲。
- 红袂:红色的衣袖,指舞者的服装。
- 赵叟:指赵氏的老者,可能为古代著名琴师赵武。
- 五弦:五弦琴,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音乐。
- 飒飒:形容声响,如风雨的声音。
- 十指无定音:形容弹琴时手指的随意,没有固定的音调。
- 俗人耳:指普通人,通常不懂音乐的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秦中吟十首·五弦》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音乐文化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古典音乐的怀念以及对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冷漠的无奈。
诗歌鉴赏
《秦中吟十首·五弦》是一首充满音乐感的诗作,白居易通过对乐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对现代人审美的失落感。诗的开头以"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古典音乐与舞蹈的氛围中。接着,诗人通过对赵叟抱琴的描写,展现了弹奏者与乐器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音乐的变化。大声粗犷与小声细腻的对比,生动地体现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音乐在听众心中的影响,"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描绘了听众听到音乐后的迷失状态,而"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则表现了音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最后,诗人感慨世俗人对今昔音乐的偏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忧虑和对现代人审美的失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音乐的吟唱,更是一曲对文化传承的呐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歌且罢唱:清脆的歌声暂时停止。
- 红袂亦停舞:舞者的红袖也停止了舞动。
- 赵叟抱五弦:赵老者抱着五弦琴。
- 宛转当胸抚:轻柔地抚摸琴弦,音乐如流。
- 大声粗若散:高亢的声音像风雨一样猛烈。
- 飒飒风和雨:形容声音如风雨交加。
- 小声细欲绝:低声细语如鬼神的低语。
- 切切鬼神语:声音细腻,似乎能感动神明。
- 又如鹊报喜:声音如喜鹊在报喜。
- 转作猿啼苦:又转变为猿猴的哀鸣。
- 十指无定音:弹奏时手指没有固定的音调。
- 颠倒宫徵羽:音调混乱,难以辨别。
- 坐客闻此声:坐着的听众听到这声音。
- 形神若无主:形体和神情似乎失去主宰。
- 行客闻此声:路过的行人听到这声音。
- 驻足不能举:停下脚步,无法继续前行。
- 嗟嗟俗人耳:可叹世俗之人耳。
- 好今不好古:喜好现代的音乐而厌弃古老的。
- 所以绿窗琴:因此那绿窗下的琴。
- 日日生尘土:每天都积满了尘土,未被人弹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大声与小声、现代与古典,突出音乐的多样性。
- 拟人:将音乐与人类情感结合,赋予情感与生命。
- 比喻:将声音比作自然现象,增强音乐的意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典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忧虑,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弦琴:象征古典音乐与文化传承。
- 鹊报喜:象征喜悦与美好事物。
- 猿啼:象征苦难与失落。
- 尘土:象征被遗忘的传统和文化的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中吟十首·五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古筝
- B. 五弦琴
- C. 琵琶
-
诗中对声音的描写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排比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表现了对生活与文化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