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赠月蓬道人过建安谒刘漕中书》

时间: 2025-01-22 03:55:46

两过道人争一蓬,岂非名号偶然同。

樗翁赖是无权柄,往问无家铁壁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句二首赠月蓬道人过建安谒刘漕中书
作者:刘克庄

两过道人争一蓬,岂非名号偶然同。
樗翁赖是无权柄,往问无家铁壁翁。

白话文翻译

两位道人都争着用一个名字,难道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樗翁本来没有权势,所以来问无家可归的铁壁翁。

注释

字词注释

  1. :指道士或道教修行者。
  2. :指蓬草,这里用作道人的名字。
  3. 樗翁:樗树的老人,比喻无权无势的人。
  4. 铁壁翁:形容贫困或无家可归的人,铁壁意指坚硬、冷漠的环境。
  5. 无家:没有固定居所,流浪的人。

典故解析
“樗翁”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无权者的比喻,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受重视的隐士或道士。铁壁翁则象征着生活困苦的隐者,表达对无家可归者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东籁,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以其豪放清新、气势磅礴的诗风著称,同时也擅长小令和绝句。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借赠友人之名,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观察与思考。月蓬道人和刘漕的提及,既展现了诗人与当时文化圈的联系,也映射出社会中隐士与权贵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两位道人争名号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争名之事引入,形成一种对比,似乎在质疑“名号”的真正意义。接着,樗翁和铁壁翁两个形象的描绘,勾勒出无权无势、无家可归的隐士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与理解。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樗翁与铁壁翁的对立不仅强调了无权者的悲惨处境,也暗示了道士之间名号的虚无。通过简洁的字句,诗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令人反思名与实、权与利的关系。

刘克庄的用词凝练而意蕴深远,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与情景的设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世道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过道人争一蓬:描述两位道人同名,反映出名号的虚无与偶然。
  2. 岂非名号偶然同:质疑名号的真实意义,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偶然。
  3. 樗翁赖是无权柄:樗翁因无权而显得无足轻重,反映出权力与身份的关系。
  4. 往问无家铁壁翁:提及铁壁翁,暗示了隐士的困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樗翁与铁壁翁的对比,揭示出不同身份下的生存状态。
  • 比喻:将樗翁与铁壁翁用作象征,反映出对社会底层的同情。
  • 排比:整首诗结构紧凑,语句平衡,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与对隐士生活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道人:象征追求道德与精神的隐士。
  2. 名号:代表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标志。
  3. 樗翁:无权无势,象征底层民众的无奈。
  4. 铁壁翁:无家可归,象征社会的冷漠与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樗翁”象征什么?
    A. 有权者
    B. 无权者
    C. 富人
    D. 道士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铁壁翁”代表了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无家可归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探讨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刘克庄的诗更具社会批判性,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