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忘》
时间: 2025-02-04 13:3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意难忘
作者:饶宗颐
汀柳舒黄,忆簪花驻马,修褉浮觞。
移春天作美,微步海生香。
烟吐媚袜生凉。看水皱苍浪。
甚引卿愁边中酒,与说端相。
凌波玉剪犹双。只桃花浅笑,不见刘郎。
云涯思楚泽,烟粉惜吴妆。
牵别意挂愁肠。厮见亦何妨。
傍柳阴斜阳小立,樱笋时光。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柳树轻轻摇曳,想起了那次插花的盛会,停马饮酒畅谈。
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到来,轻盈的步伐踩着海边的芬芳。
烟雾中飘散着女子的袜子,带来阵阵清凉。看那水面上波光粼粼,
更是引发了我对你愁苦的思念,正如那酒杯中轻轻倾诉的情愫。
如同凌波微步的玉剪一般,依然是双双相伴。唯有桃花轻轻一笑,却再也见不到那位刘郎。
在云边思念着楚泽,烟粉般的妆容让我留恋。
告别的牵挂在心中萦绕,见面又有什么妨碍?
在柳荫下小立,斜阳映照,时光如樱笋般嫩绿。
注释
- 汀柳:水边的柳树。
- 簪花:插花,古时女子常以花为饰。
- 修褉:指的是华丽的衣服。
- 浮觞:泛起酒杯,形容饮酒的乐趣。
- 移春:春天的到来。
- 凌波:比喻轻盈的步伐。
- 玉剪:形容女子的轻盈与美丽。
- 刘郎:古时常指代心上人,意思是未曾见到的恋人。
典故解析
- 楚泽与吴妆:楚泽指的是楚国的水泽,吴妆则是指吴地的女子妆容,代表了南方的美丽与柔情。
- 桃花:常象征春天与爱情,但在此却暗示着逝去的青春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899-1997),字任之,号宗颐,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书法家和美术家。他的诗词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擅长用传统的诗歌形式表达现代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饶宗颐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过往的追忆与感悟,尤其是在春天的背景下,情感显得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意难忘》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诗的开头以“汀柳舒黄”引入,柳树的轻柔与春天的黄绿交织,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苏。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场景,饮酒作乐,展现了当时的欢愉,但随着对往事的追忆,情感逐渐转向愁苦。
“看水皱苍浪”一句,水波荡漾,勾起了心中对爱的思念。尤其是“只桃花浅笑,不见刘郎”,更是将思念与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桃花的笑容似乎是对逝去爱情的温柔回应。诗的最后一段,诗人以“傍柳阴斜阳小立”结束,斜阳下的静谧与无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绚丽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爱情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汀柳舒黄:描绘春日的柳树,象征生机与活力。
- 忆簪花驻马,修褉浮觞:回忆往昔,在花间停马,举杯畅饮,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移春天作美:春天的到来使得一切变得美好。
- 微步海生香:轻盈的步伐中,海边的芬芳扑鼻而来。
- 烟吐媚袜生凉:烟雾中女子的袜子轻盈,带来清凉的感觉。
- 看水皱苍浪:水面波光粼粼,象征着内心的波动和对远方的思念。
- 甚引卿愁边中酒,与说端相:酒中情愫,愁绪更深,引发对爱情的思考。
- 凌波玉剪犹双:轻盈之舞,如玉剪般的优雅,依旧与爱人双双相伴。
- 只桃花浅笑,不见刘郎:桃花虽笑,但却见不到心爱的人,表达了思念与遗憾。
- 云涯思楚泽,烟粉惜吴妆:思念的情愫如云端的景致,令人难以忘怀。
- 牵别意挂愁肠:告别时的牵挂,愁绪萦绕心头。
- 厮见亦何妨:虽已分别,但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
- 傍柳阴斜阳小立,樱笋时光:在柳荫下沐浴斜阳,感受时光的流逝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和爱情进行比较,表现了生命的美好。
- 拟人:将桃花拟人化,让其“浅笑”,增加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表达,传达了对青春、爱情与自然的深切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回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春天的到来。
- 酒:代表欢愉与思念,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但亦暗示着失去。
- 海:象征广阔与未知,承载着思念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汀柳舒黄”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秋天的景色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
“只桃花浅笑,不见刘郎”中,桃花的笑容象征着什么?
- A. 失去的爱情
- B. 新的开始
- C. 友情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樱笋时光”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年轻的岁月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春天的生机
- A. 失去的爱情
- B. 年轻的岁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饶宗颐的《意难忘》更侧重于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孤独的态度,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饶宗颐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