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
时间: 2025-01-25 22:42:29意思解释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
原文展示:
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旁爱及弟兄,中权避家室。松筠与金石,未足喻坚密。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顷我在杭岁,值君之越日。望愁来仪迟,宴惜流景疾。坐耀黄金带,酌酡赪玉质。酣歌口不停,狂舞衣相拂。平生赏心事,施展十未一。会笑始哑哑,离嗟乃唧唧。饯筵才收拾,征棹遽排比。后恨苦绵绵,前欢何卒卒。居人色惨淡,行子心纡郁。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宿酲和别思,目眩心忽忽。病魂黯然销,老泪凄其出。别君只如昨,芳岁换六七。俱是官家身,后期难自必。
白话文翻译:
聪明和愚笨的人交往,人的情感本是如此普遍。然而,自古以来,能够形影不离的又有多少呢?最近我听说,屈原和白居易的交情算是少数。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会因各自的家庭而有所避忌。松竹和金石的坚固,未必能比喻彼此的友谊。在车上就像车轮的辐条,在身边就像肘腋之交。又如风云相会,天意让我们相聚。不同于那些势利的交情,表面上有名,实则无实。前些日子我在杭州,正值你在越地的日子。期待友人的来访,却发现愁苦来的太慢,宴会的流逝也太快。坐在金带之下,饮着美酒。酣歌不止,狂舞着衣衫相拂。平生的乐事,能尽情施展的却只有十分之一。欢笑声渐渐低沉,离别时却又频频叹息。送别的宴席刚刚收拾好,征船便匆匆排开。后来的遗憾绵绵不绝,之前的欢愉却匆匆结束。留在家中的人脸色惨淡,行在外的人心情郁结。随风飘去的衣袂,云帆在视线中渐渐消失。宿醉混杂着别离的思绪,眼花缭乱心中忐忑。病怏怏的灵魂黯然销沉,年老的泪水忍不住流出。别君似乎就在昨天,芳华已经换了六七年。大家都身居官职,后来的相聚难以预料。
注释:
- 胶漆:比喻非常亲密的关系,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如胶似漆。
- 元某与白乙: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代表着少数珍贵的友谊。
- 松筠与金石:松竹与金石比喻坚固的友情。
- 肘腋:用来形容非常亲密的朋友,像肘子和腋下那样近。
- 风云会:比喻偶然的相聚。
- 酡赪玉质:形容美酒的颜色,酡红而如玉一般细腻。
- 离嗟乃唧唧:形容离别时的叹息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与友人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描绘,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贤愚类相交”引入,表明人际交往的普遍性和复杂性,接着以“几人号胶漆”反思真正的朋友有多少。诗中反复提到的“家室”、“松筠与金石”等意象,强调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即使再亲密,也难免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白居易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和离别的惆怅,通过“酣歌口不停,狂舞衣相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当时宴席的热闹与欢快。而离别时的“后恨苦绵绵,前欢何卒卒”则深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友谊与人际关系的普遍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引入人际关系的普遍性。
- 反思真正能够亲密如胶漆的友人有多少。
- 进一步阐述朋友关系受到家庭影响。
- 通过比喻强调友情的牢固与脆弱。
- 描绘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欢愉。
- 离别时对快乐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形象地表现了亲密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探讨友情的真谛与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变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松筠: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友情。
- 黄金带:代表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状态。
- 云帆:象征着希望与远方,但又隐含着离别的惆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胶漆”比喻什么?
- A. 亲密的关系
- B. 经济利益
- C. 友情的脆弱
- 白居易在诗中对离别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快
- B. 无奈与惆怅
- C. 轻松
- 诗中提到的“酡赪玉质”形容的是?
- A. 美酒的颜色
- B. 友谊的深厚
- C. 离别的苦涩
- 诗中提到的“胶漆”比喻什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王维
- 《送友人》- 李白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赠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离别的感慨,但更强调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 李白的《送友人》则通过豪放的笔调表现出对朋友的豪情壮志,风格上与白居易的细腻感性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