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

时间: 2025-01-26 04:59:36

万屋相誇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

綵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

遥知曼倩威行久,赤笔应从到日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屋相誇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
綵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
遥知曼倩威行久,赤笔应从到日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的场景与送别的情感。诗中提到,万家房屋以漆黑和丹红的颜色争相辉映,笑声与歌声常常在绮丽的丝绸间响起。春天时,彩船在城边的水面上嬉戏;秋天,画烛的光亮照耀着寺外的山景。我常常和游人一起进入这些美丽的场所,而今我为你高兴,因为你即将前往杭州,带回辟书(官职)。我知道曼倩(指王安石的朋友)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久了,赤笔(指诗文)应当会在这个闲暇的日子里到达。

注释:

  • 万屋:指成千上万的房屋。
  • 漆与丹:漆黑与丹红,形容建筑物的鲜艳色彩。
  • 綵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画烛:指绘画的烛光,象征秋天的温暖情景。
  • 辟书:指官职的文书,赴辟书即去接受任命。
  • 曼倩:可能指诗人的友人,具有威望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哲学等多个领域,以其清新、豪放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送别友人张仲容赴杭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及自己对繁华生活的回忆。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繁华的市景与自然的美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富庶与繁荣。诗的开头两句,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城中万家灯火、歌舞升平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欢乐的气氛。接下来的景象转向春秋的自然美,诗人通过“彩船春戏”和“画烛秋寻”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欢愉与秋天的宁静,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活的多彩。

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时,王安石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语气,带有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后两句,提到曼倩的威望与赤笔,既是对友人能力的赞赏,也暗含着对未来前程的希望。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送别的情感,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屋相誇漆与丹:千家万户以鲜艳的色彩互相辉映,描绘繁华的都市景象。
  2. 笑歌长在绮纨间:欢乐的歌声回荡在华丽的丝绸之间,传达出生活的欢快气氛。
  3. 綵船春戏城边水:春天彩船在城边的水面上嬉戏,生动描绘春日的景象。
  4. 画烛秋寻寺外山:秋天的烛光映照着寺外的山,传达出宁静与美好。
  5. 忆我屡随游客入:我曾多次和游人一起进入这些美丽的场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6. 喜君今赴辟书还:我为你即将前往杭州而感到高兴,祝福友人前程似锦。
  7. 遥知曼倩威行久:我知道曼倩在这条路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暗示友人前途光明。
  8. 赤笔应从到日闲:希望你的作品能在闲暇时光中被认可,表现了对友人文学成就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采取了工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比喻:通过“漆与丹”比喻繁华的景象,生动形象。
  • 意象:彩船、画烛等意象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美好的生活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景象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中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万屋:象征繁华与热闹。
  • 漆与丹:代表色彩鲜艳的生活。
  • 綵船:象征欢乐与自由。
  • 画烛:象征温暖与宁静的时光。
  • 赤笔:象征文学成就与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屋相誇”指的是什么? A. 万家灯火
    B. 万物复苏
    C. 万里长征

  2. “綵船春戏城边水”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3. 诗中提到的“辟书”是什么? A. 书信
    B. 官职文书
    C. 诗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赠友人》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基调和写作风格。王安石的诗更多表现出对繁华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祝福,而李白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安石传》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