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月岩
吴儆 〔宋代〕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化何。
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月岩的感慨。他在山寺中发现诗歌实在太多,让人难以选择。人们的努力与自然的造化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渴望在岩石下的小河边,搭一个小篷,长久地欣赏月光照在寒冷波浪上的美景。
注释:
- 题诗:题写诗歌,指在寺庙中看到众多诗作。
- 胜多:多得无法承受,形容数量之多。
- 人力争:人们为了追求诗歌而努力争夺。
- 造化:自然的创造力,指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 短篷:小篷子,指可以遮阳挡雨的简易船篷。
- 岩下濑:岩石下的小溪流。
- 清影:清澈的月影。
- 寒波:寒冷的水波,指受月光照耀的波纹。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透过“造化”一词,暗含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力的渺小与自然之伟大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儆,字仲明,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山寺之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类努力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闲适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题月岩》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月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力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题诗山寺不胜多”引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也暗示了诗歌数量的繁多,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接下来的“人力争如造化何”,则是诗人的哲学反思,指出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反映了对人类局限性的认识。
诗的后两句“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则转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在月光下,静静地欣赏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这种愿望与前面的哲思相结合,构成了诗的整体情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人类努力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题诗山寺不胜多”:在山寺中看到的诗歌数量太多,难以选择。
- “人力争如造化何”:人们的努力与自然的造化相比,显得多么渺小。
- “安得短篷岩下濑”:希望能在岩石下的小溪边,搭一个小篷子。
- “长看清影照寒波”:长久地欣赏月影在寒波上闪烁的美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力”与“造化”进行比较,突出人类努力的微小。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努力与自然造化之间对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月岩: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清影:代表自然的纯净和诗意,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寒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短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船
B. 一种房子
C. 一种工具 -
“人力争如造化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相比微不足道
B. 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一样伟大
C. 人类的努力比自然更重要 -
诗人希望在哪里长久观赏美景? A. 山顶
B. 岩下小溪边
C. 寺庙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张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体现了对宁静夜晚的欣赏。
- 王维的《鹿柴》:也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