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邻舟崔家儿歌》

时间: 2025-01-23 12:31:29

半夜闻歌客寝惊,空余缥缈渡江声。

湘妃舞罢波纹冷,月欲衔山天未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邻舟崔家儿歌
半夜闻歌客寝惊,
空余缥缈渡江声。
湘妃舞罢波纹冷,
月欲衔山天未明。


白话文翻译:

半夜里听见邻船上传来的歌声,
让我在床上惊醒,只剩下那缥缈的渡江声。
湘妃舞罢之后,波纹依旧显得冷清,
月亮快要落入山中,天色尚未大亮。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听见。
  2. :歌曲、唱的内容。
  3. 客寝:旅客的卧室。
  4. 缥缈:形容声音轻柔而虚幻。
  5. 湘妃:传说中的湘妃,因忧愁而化为水中的灵魂,象征着凄美。
  6. 波纹:水面上的细小波纹。
  7. :衔接、连接,形容月亮快要沉入山中。
  8. 天未明:天色尚未亮。

典故解析:

“湘妃”出自《楚辞》,湘妃是屈原的化身,常常与悲伤、忧愁的情感相联系。在诗中提到湘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他在诗词中融入了书法的美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游历江南期间,夜晚在舟中听见邻船传来的儿歌,因而触发了他对孤独与思乡的感受。此时正值月明之夜,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夜闻邻舟崔家儿歌》展现了黄庭坚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诗人用“半夜闻歌”引入,表达了在寂静的夜晚,突然听见邻船上传来的歌声,这种突然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令他感到惊讶与震撼。接着,诗人描绘了那缥缈的江声,展现了夜的幽静与歌声的飘渺,形成一种虚幻而美丽的意境。

诗中提到“湘妃舞罢波纹冷”,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湘妃传说的引用,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冷清,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无奈与伤感。最后一句“月欲衔山天未明”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亮快要沉入山中,天色尚未大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未来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夜晚孤独中的思考与感悟,诠释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夜闻歌客寝惊: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歌声,感到惊讶与不安。
  2. 空余缥缈渡江声:只剩下那轻柔而虚幻的渡江声音,带来了更深的孤独感。
  3. 湘妃舞罢波纹冷:湘妃的舞蹈结束后,水波仍然显得冷清,暗示着一种凄凉。
  4. 月欲衔山天未明:月亮快要落入山头,天色尚未亮起,营造出一种朦胧和不安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声音比作“缥缈”,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轻柔的特质。
  • 拟人:将“湘妃”赋予了舞蹈的动作,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月欲衔山,天未明”,对称而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歌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2. 歌声:代表着美好与温暖,也勾起了思乡之情。
  3. 湘妃:象征着过往的忧伤与美好回忆。
  4.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尽管此时正处于落下的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妃”是指谁?

    • A. 传说中的美人
    • B. 传说中的水神
    • C. 传说中的湘江女子
    • D. 传说中的舞者
  2.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D. 迷茫
  3. “月欲衔山天未明”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明亮
    • B. 朦胧
    • C. 清晰
    • D. 黑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同样以夜晚为背景,表达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直接。
  2.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月亮与思念,情感更为浓烈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