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
渡水得鱼舍,乞浆敲竹扉。
地偏花带恨,林暖鸟忘归。
独往非违世,幽居自息机。
晚来清兴极,更喜雨霏霏。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愈加感觉到健壮的身体正好适合出游。
渡过水面,得到了鱼,便把它放在舍中;
向人乞求浆水,敲击着竹子的门扉。
这地方偏僻,花儿也带着些许怨恨,
温暖的树林中,鸟儿已忘了归来。
独自一人出行并不违背世道,
隐居在此,恰好可以放松心情。
傍晚来临,清新的兴致极为浓厚,
更是喜爱这细雨霏霏。
注释:
- 顽健:指身体健康、顽强有力。
- 乞浆:乞求饮料,浆是指饮料。
- 敲竹扉:敲击竹制的门扉,表示请求进入。
- 地偏:指地方偏僻。
- 带恨:花儿因无人赏识而感到怨恨。
- 息机:休息、放松心情。
- 霏霏:细雨飘落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多次参与科举,但屡屡未能如愿。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自然景色迷人之时,诗人以游览的心情感受秋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场景,诗人从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及内心的宁静。开篇以“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引入,展现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身体的健康,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渡水得鱼、乞浆敲竹扉,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简单生活。
诗中“地偏花带恨,林暖鸟忘归”,通过对比,表达了花儿的孤独和鸟儿的自由,反映出自然界的复杂情感。诗人独自出游,虽身处偏僻之地,却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幽居的生活状态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最后,诗人以“晚来清兴极,更喜雨霏霏”结束,雨丝轻飘,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在述说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田园诗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水得鱼舍:诗人渡过水面,捕获鱼,放在自己的居所,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
- 乞浆敲竹扉:乞求饮水,敲击竹门,显示出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对人际关系的依赖。
- 地偏花带恨:偏僻的地方,花儿因无人赏识而感到怨恨,反映出自然中的情感。
- 林暖鸟忘归:温暖的树林中,鸟儿忘记了回家,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独往非违世:独自出行并不违背世道,表达了诗人对独立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 幽居自息机:隐居在此,能够放松心情,享受内心的宁静。
- 晚来清兴极:傍晚时分,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
- 更喜雨霏霏:细雨飘洒,更让诗人感到愉悦,展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带恨”来比喻自然的情感。
- 拟人:将花和鸟赋予人类的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乞浆敲竹扉”与“地偏花带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生命与灵动。
- 鱼:代表着丰收与富饶。
- 竹:象征着清雅、坚韧。
- 花:代表美丽与怨恨。
- 鸟:象征自由与归属。
- 雨:代表滋润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乞浆敲竹扉”中的“浆”指的是?
- A. 粮食
- B. 饮料
- C. 水果
- D. 酒
-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均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美。但陆游的诗更偏向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深远的思考。两者在意象表现上也有不同,陆游多用细腻的生活细节,王维则倾向于山水的宏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