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27 04:1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抡才如百药,治效各不同。
傥能区别性,当聚和扁功。
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
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
品题资确论,毫发无蔽蒙。
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
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看法,认为每个人的才能如同百种药材,治疗效果各异。如果能够辨别出每个人的特长,就能聚集起合适的力量。武德(即武周时期的德治)在动乱之后,众多优秀的人才都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帝王早已知晓各自的长处,但并不想任用聪明之人。品评人才要准确无误,丝毫不能有遗漏。三杰(指刘备、关羽、张飞)共同建立汉朝的伟业,六英(指李世民、魏征等)辅佐唐宗。如今没有人能够再振兴国家,我希望能够恢复古代的风气。
注释:
- 抡才: 选拔人才,抡是指挑选、选择。
- 百药: 比喻各种人才。
- 治效: 医治的效果,这里引申为使用人才的效果。
- 傥能: 如果能够。
- 区别性: 辨别出不同的特长。
- 聚和扁功: 聚集合适的人才,发挥其特长。
- 武德: 指武周时期的治国理念。
- 悉登庸: 所有才能出众的人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
- 未欲任已聪: 尚未想要任用那些聪明的人。
- 毫发无蔽蒙: 一丝一毫都不能有遗漏。
- 三杰: 刘备、关羽、张飞。
- 六英: 李世民、魏征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子云,宋代诗人,善于作诗,尤其擅长描写人事和抒发情感。其作品多体现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才争夺的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和希望。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及对人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杂兴》是一首关注人才选拔与国家兴衰的诗作。开篇通过“抡才如百药”这一比喻,巧妙地将人才与药材相提并论,指出不同的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同效果。接下来,作者强调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评判,才能聚集适合社会发展的力量。这里,张镃不仅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这句诗描绘了历史中英雄人物的崛起,强调了在动乱之后,人才得以施展的机会。然而,紧接着“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意指当朝君主对人才的认知不足,未能充分利用聪明才智的人,这暗示了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同时,诗中提到的“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则展示了对历史上成功领导者的追忆,暗含对现状的不满。
最后一句“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能恢复古代的良好风气,强调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张镃对社会与人才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抡才如百药,治效各不同。
- 人才如同各种药材,效果各有不同,强调辨别才能的重要性。
-
傥能区别性,当聚和扁功。
- 如果能够识别每个人的特长,就能聚集各自的优势,发挥才能。
-
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
- 在武德治世之后,各路人才都获得了施展的机会。
-
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
- 君主早已知道人才的长处,但并不愿意任用聪明之人。
-
品题资确论,毫发无蔽蒙。
- 对人才的评价要准确到位,丝毫不能遗漏。
-
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
- 三杰共同建立了汉朝的伟业,六英辅佐唐宗。
-
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
- 现在没有人能够再振兴国家,我希望能够恢复古代的风气。
修辞手法:
- 比喻: “抡才如百药”比喻人才的重要性,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多个对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通过排比强调了历史上的人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代政治环境的无奈和对恢复古代优良风气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药: 象征各种人才。
- 武德: 象征政治清明、治国有道。
- 三杰、六英: 代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象征着成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抡才如百药”中的“抡才”指的是什么? A. 推广人才
B. 选择人才
C. 培养人才
D. 训练人才 -
“三杰隆汉业”中的“三杰”指的是哪三位历史人物? A. 刘备、曹操、孙权
B. 刘备、关羽、张飞
C. 李白、杜甫、白居易
D. 王羲之、王献之、钟繇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同样讨论人才和国家命运的《登高》相比较,张镃的《杂兴》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人才选拔的思考,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具悲剧色彩,反映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