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瓦池》

时间: 2025-01-27 04:10:17

片石玲珑水抱根,巧栽松竹间兰荪。

怕人触弄鱼儿活,疏织筠笼护瓦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石玲珑水抱根,巧栽松竹间兰荪。
怕人触弄鱼儿活,疏织筠笼护瓦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小园,水流潺潺,石头玲珑,水根依傍着石头。松树和竹子之间巧妙地种植着兰草和荪草。诗人担心人们会打扰那些活泼的鱼儿,因此用竹子编织了一个笼子来保护瓦盆中的水。

注释:

  • 片石:指小块的石头,形状玲珑。
  • 玲珑:形容石头的精巧细致。
  • 兰荪:兰花和荪草,都是常见的植物,象征着雅致与清逸。
  • 疏织:疏松地编织。
  • 筠笼:用竹子编制的笼子。
  • 瓦盆:陶瓷制的盆,常用于盛水。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兰荪”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寓意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人意象,象征着坚韧与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观察和宁静的生活态度。正值宋代,社会动荡与安宁交替,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的静谧来寻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诗中描绘的园林景色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片石玲珑水抱根”即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水与石的结合呈现出来,给人一种灵动之感。接下来的“巧栽松竹间兰荪”,则通过对植物的描写,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巧妙利用与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人对鱼儿的保护表现了他对自然生灵的关心与珍视,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水、石、竹、兰”的四维空间,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疏织筠笼护瓦盆”,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生活的责任感。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片石玲珑水抱根:小石头精致,水流环绕着它的根部,暗示着自然的灵动。
    • 巧栽松竹间兰荪:在松竹之间巧妙地种植兰草和荪草,表现出诗人精致的园艺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 怕人触弄鱼儿活:诗人担心人类的干扰会影响到活泼的鱼儿,流露出对自然生灵的关心。
    • 疏织筠笼护瓦盆:用竹子编织的笼子来保护瓦盆中的水,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呵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与石的结合比作一种和谐美,生动形象。
    • 拟人:鱼儿被赋予“活”的特性,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 对仗:如“松竹间兰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珍贵。

意象分析:

  • 片石:象征自然的坚韧与美丽。
  • :象征灵动与生命力。
  • 松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兰荪:象征清雅与风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竹子
    • B. 兰花
    • C. 水
    • D. 石头
  2. 作者对鱼儿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怕人打扰
    • C. 想捕捉
    • D. 不感兴趣
  3. 诗中的“疏织筠笼”主要用来做什么?

    • A. 装饰
    • B. 保护鱼儿
    • C. 种植植物
    • D. 盛水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清新脱俗。
  • 孟浩然《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诗人研究论文与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