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时间: 2025-01-10 23:16:27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

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作者: 张籍

越地缯纱纹样新,
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
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
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
海上东风又一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越地的丝绸花纹新颖美丽,远道而来的绫素是学曹的朋友寄来的。便让我把它裁剪成时令的衣服,顿时感到光荣和喜悦,仿佛身体的病痛都消失了。应该理解,这位官员也同样被闲置,但他却能独自高兴,给我更多的祝贺。可是相隔三千里,无法相见,海上的东风又送来了一个春天。

注释

  • 越地:指越国,古代一个以丝绸著称的地区。
  • 缯纱:指丝绸和纱布。
  • 学曹人:指在朝廷或学堂中任职的官员。
  • 裁制:裁剪制作。
  • 光荣:指荣华与荣耀。
  • 弃置:被冷落、闲置。
  • 殷勤:热情、周到的态度。
  • 三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海上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舍人,曾任职于中央官府,作品多以讽刺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且富有音乐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诗中提及的绫素不仅是物质的寄送,更是情谊的象征。

诗歌鉴赏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绫素的美丽,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写绫素的美丽与珍贵,反映出作者对友人寄来的礼物的珍视,同时也体现出越地丝绸的工艺之美。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因收到礼物而感到的光荣与愉悦,这种感觉甚至使他忘却了身体的病痛,显示了友情的力量。诗中提到的“同弃置”暗示了彼此的处境,尽管身处困境,友人却能互相祝贺,这种情感让人倍感温暖。

最后两句将友情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尽管相隔千里,但春天的东风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寓意着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地缯纱纹样新:描绘越地特产的细腻、华美的丝绸,暗示其珍贵。
  2. 远封来寄学曹人:说明这件绫素是远道而来的朋友寄来的,显示出友人之间的情谊。
  3. 便令裁制为时服:表达了诗人珍惜这份礼物,想把它制作成时令的服装。
  4. 顿觉光荣上病身:通过这份礼物,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荣光,甚至暂时忘却了身体的病痛。
  5. 应念此官同弃置:提到双方都处于被冷落的状态,暗示了对彼此境遇的理解。
  6. 独能相贺更殷勤:尽管处境相同,友人仍热情地祝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7. 三千里外无由见:感叹相隔遥远,无法相见的遗憾。
  8. 海上东风又一春:用东风象征春天,暗示希望与生机,寓意友情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绫素比作友情的象征,体现了情感的深厚。
  • 对仗:诗句之间常有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短句表达诗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绫素的寄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逆境中互相支持的情感,表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绫素:象征友情与温暖。
  • 越地:代表美丽与精致。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暗示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是谁写的?
    A. 李白
    B. 张籍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越地”代表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情感
    C. 一种花
    D. 一种动物

  3.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王维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赠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生活的关心与祝福。
  • 《春夜喜雨》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