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贾岛野居》

时间: 2025-01-10 22:56:54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贾岛野居
作者:张籍 〔唐代〕

青门坊外住,
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
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
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
唯愁暮独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住在青门坊外的情景,坐在这里就能看到南山。这个地方远离喧嚣,知道你在这里整日悠闲。篱笆下传来蛙声,院子里的草色也显得青翠。这里真是个经过的好地方,但我独自一人在黄昏时分却感到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1. 青门坊:古代街坊名,诗人所住之地。
  2. 南山:指南方的山,可能寓意着安宁和自然。
  3. 此地去人远:这个地方远离人群,显得宁静。
  4. 蛙声:指夏夜蛙鸣,象征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5. 篱落:指围绕院子的篱笆,营造出一种田园气息。
  6. 独还:指独自返回,表达作者的孤独感。

典故解析:
无明显历史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闻名。他的诗多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过贾岛野居》写于唐代,那个时代诗歌盛行,诗人们多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过贾岛野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第一二句开篇即设定了场景,青门坊外的居所让人想象到一幅宁静的乡间图景,南山的存在则增添了自然的美感。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远,强调了“此地去人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恬淡。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蛙声和草色的生动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在享受这种自然的美好。然而,最后两句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尽管环境优美,但独自一人面对黄昏的归途难免让人感到孤寂与忧愁。这种矛盾的情绪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表现了人们在追求宁静与美好的同时,也常常面临孤独的现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门坊外住:诗人住在青门坊外,营造一种乡村的环境。
  • 行坐见南山:无论是走动还是静坐,都能看到南山,表达了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 此地去人远:强调这个地方远离他人,突出环境的宁静。
  • 知君终日闲:暗指友人或自己在此生活的闲适。
  • 蛙声篱落下:夜晚的蛙声在篱笆下响起,增添了一种乡村的气息。
  • 草色户庭间:草色青翠,点缀了庭院的生机。
  • 好是经过处:这里真是个值得经过的好地方。
  • 唯愁暮独还:唯独在黄昏时分,独自返回时感到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坐见南山”与“蛙声篱落下”,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蛙声似乎带有情感,表现金色的乡村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叹,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门坊:象征着田园的宁静和自然。
  2. 南山:代表着安宁和远离尘嚣的理想境地。
  3. 蛙声:象征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4. 草色:代表着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门坊”是什么地方?
    A. 城市
    B. 乡村
    C. 山上
    D. 海边

  2. 诗人感到忧愁的原因是什么?
    A. 缺乏食物
    B. 朋友不在
    C. 独自返回
    D. 天气不好

  3. 诗中提到的“蛙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安宁
    D. 忧伤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感受的诗。
  • 孟浩然的《春晓》: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过贾岛野居》与《鹿柴》: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鹿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过贾岛野居》则强调了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