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布金院
作者: 陆游 〔宋代〕
万里西来了宿缘,凭鞭欹帽过年年。
山寒院落开炉月,霜重郊原斸芋天。
浅碧鳞鳞人度彴,长空杳杳鸟冲烟。
夜投萧寺清无寐,楼角三更月满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遥远的西方归来的情景,骑马行路,帽子微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寒冷的山中,院落里正点燃炉火,烹煮着月光下的食物,霜降在广袤的乡野上,正好适合挖芋头的季节。浅碧的水面上,有人划船而过,长空中鸟儿在烟雾中飞翔。夜晚,我投宿在清幽的萧寺,无法入眠,望向楼角,三更时分的明月映照在河流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宿缘:指久远的缘分。
- 凭鞭:骑马时用鞭子支撑身体。
- 欹帽:帽子倾斜,形象化地表现出行路的艰辛。
- 炉月:指炉火和月光交相辉映。
- 斸芋:挖掘芋头,指农事活动。
- 鳞鳞人度彴:浅水中有人划船的情景。
- 杳杳:指深远、幽暗的样子。
- 无寐:无法入眠。
- 三更:指夜深时分。
典故解析:
- 萧寺: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寺庙,象征着诗人的修身养性之地,也表示一种宁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山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而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人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与磨难,尤其是在国家沦陷和个人失意中,诗人越发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布金院》是一首描绘归乡情景的诗,诗中透出浓浓的乡愁与人生感悟。开篇“万里西来了宿缘”,表明了诗人从远道而来,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接着,通过“凭鞭欹帽过年年”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山寒院落、开炉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宁静,似乎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
“霜重郊原斸芋天”,则将季节的变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与对农事的关注。后半部分“浅碧鳞鳞人度彴”,通过描绘水面和鸟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氛围。而最后的夜晚无眠,月照川流,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反思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西来了宿缘:表达了诗人远道而归,回忆起以往的缘分。
- 凭鞭欹帽过年年:描绘了骑马的艰辛,时间在不断流逝。
- 山寒院落开炉月:表现出自然的寒冷与温暖的炉火形成对比。
- 霜重郊原斸芋天:描写了农事活动与季节的变化。
- 浅碧鳞鳞人度彴:表现出水面的平静与人们的活动。
- 长空杳杳鸟冲烟:通过鸟儿的飞翔传达一种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 夜投萧寺清无寐:诗人在萧寺中夜晚无法入眠,暗示思绪万千。
- 楼角三更月满川:夜色中的明月,照映着河流,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写内心感受,如“炉月”与“霜重”形成对比。
- 对仗:整首诗中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月满川”,既是自然景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归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寒:象征着生命的艰辛与冷清。
- 炉火:代表温暖与家的感觉。
- 霜重: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浅碧:描绘水的清澈与宁静。
- 鸟冲烟:象征自由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陆游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斸芋”指的是?
- A. 挖掘芋头
- B. 种植芋头
- C. 烹饪芋头
- D. 运输芋头
-
“长空杳杳鸟冲烟”中的“杳杳”意指?
- A. 明亮
- B. 深远
- C. 低沉
- D. 繁忙
答案:
- C. 陆游
- A. 挖掘芋头
- B. 深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鹤汀澜》 - 陆游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诗词对比:
《静夜思》 - 李白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陆游的《布金院》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描写,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