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王徐道友》
时间: 2025-01-11 20:0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王徐道友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王徐道友,今日重相别。
甚日再相逢,到来岁新秋重歇。
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且暂坐,
意休忙,乌兔生还灭。
人间宠辱,辱似圆光缺。
少喜虑多忧,想憎爱是非慵说。
天元将尽,奉劝速修真,
游洞府,隐松峰,无事看庄列。
白话文翻译
王徐道友,今天再次分别。
不知何时再相逢,或许到明年新秋再聚。
一年又一年,百年如梦,且暂时坐下,
别再忙碌,乌兔生灭无常。
人世间的荣辱就像圆月的缺损。
少一些快乐,多一些忧虑,
对那些憎爱是非,懒得再去说了。
天命将尽,劝你速速修行,
去游览洞府,隐居松峰,无事时看看庄稼。
注释
- 王徐道友: 王与徐是两位道友,代表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重相别: 再次分别。
- 乌兔生还灭: 指兔子在生死之间,象征生命的无常。
- 宠辱: 指世间的荣华与屈辱。
- 修真: 指修炼真道,追求道教的精神境界。
- 洞府、松峰: 代表道教的隐逸生活,象征远离尘世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处玄,元代诗人,道教徒,以诗歌表达道教思想,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与自然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友分别之际,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道教修身养性的理念。
诗歌鉴赏
《蓦山溪·王徐道友》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以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首先以“今日重相别”引入,展现了与朋友分别的情感,紧接着“甚日再相逢”则流露出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接下来,诗人借用“乌兔生还灭”来象征人生的无常,提醒世人珍惜眼前。接着,诗中对“宠辱”的思考,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世事的看淡,认为荣辱如月缺月圆,了无痕迹。最后,诗人劝慰朋友修真,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游览洞府,隐居松峰,体现了道教的思想。这首诗整体上以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道教的哲学智慧与人情世故的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徐道友,今日重相别: 诗人点明与友人分别,情感真挚。
- 甚日再相逢,到来岁新秋重歇: 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 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 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感慨。
- 且暂坐,意休忙: 暂时放下忙碌,珍惜此刻。
- 乌兔生还灭: 生命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人间宠辱,辱似圆光缺: 反映世事的虚幻与无常。
- 少喜虑多忧: 指出世人常常忧虑而忽略快乐。
- 想憎爱是非慵说: 对世间的爱恨情仇不愿多言。
- 天元将尽,奉劝速修真: 道教思想的体现,促使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
- 游洞府,隐松峰,无事看庄列: 呼唤隐逸生活的理想,寻找心灵的归宿。
修辞手法:
- 对仗: “宠辱”与“圆光缺”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意。
- 比喻: 用“乌兔”象征生命的无常,形象生动。
- 排比: 通过“游洞府,隐松峰”形成排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友: 代表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 乌兔: 生命的象征,体现生死无常。
- 宠辱: 反映人间的荣华与屈辱。
- 松峰: 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徐道友是指谁?
- A. 两位道友
- B. 一位道士
- C. 一位朋友
- D. 两位兄弟
-
诗中提到的“乌兔”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生命的无常
- C. 友情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游洞府,隐松峰”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追求名利
- B. 向往隐逸生活
- C. 享受世俗生活
- D. 反对道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 也表达了对孤独与友谊的思考,但更多展现人生的豪情与洒脱。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刘处玄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