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朱敦儒〔宋代〕
穷后常如囚系,老来半似心风。
饥蚊饿蚤不相容。一夜何曾做梦。
被我不扇不捉,廓然总是虚空。
寺钟官角任西东。别弄些儿骨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穷困潦倒之时的感受,常常像被囚禁一样,老来心中却似微风。饥饿的蚊子和蚤子无法共存,一夜之间从未做过梦。即使我不去驱赶它们,周围依然是虚无空旷。寺钟的声音随意响起,别再去弄那一些古董了。
注释:
- 穷后:指经济困顿之后。
- 囚系:形容被囚禁、束缚的状态。
- 心风:比喻心中清爽、自在的感觉。
- 饥蚊饿蚤:形容生活困苦,连蚊子和蚤虫都饥饿。
- 虚空:空无的状态,代表一种无所依托的感觉。
- 寺钟:指寺庙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骨董:指古玩或古董,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风清新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风格雅致、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西江月》是朱敦儒晚年时写的,反映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虚无的思考。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真挚。
诗歌鉴赏:
《西江月》展现了作者朱敦儒在穷困潦倒时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穷后常如囚系”以囚禁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贫穷带来的痛苦与束缚,令人感同身受。紧接着提到“老来半似心风”,既揭示了岁月的流逝,也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似乎在困境中,内心依然保持了一丝清风的洒脱。
接下来的“饥蚊饿蚤不相容”,展现了困窘环境下生活的艰难,饥饿的蚊子和蚤子象征着生活的拮据与不安。而“一夜何曾做梦”则传达出诗人对安宁与美好的渴望,却又因现实的压迫而无法实现。最后两句“被我不扇不捉,廓然总是虚空”则显示出一种对抗与无奈,即使不去驱赶那些困扰的东西,最终也只是面对空虚的存在。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细腻而深刻,表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无奈感,体现了朱敦儒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自我内心的审视,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后常如囚系:穷困后,常常感到像被囚禁一样。
- 老来半似心风:年老时,内心却似微风般自由。
- 饥蚊饿蚤不相容:饥饿的蚊子和蚤子无法共存,暗示生活的艰苦。
- 一夜何曾做梦:一夜之间没有做过美好的梦,表露出对安宁的渴望。
- 被我不扇不捉:即使我不去赶走它们。
- 廓然总是虚空:周围依然是空荡荡的,感到无所依托。
- 寺钟官角任西东:寺庙的钟声随意响起,象征时间的流逝。
- 别弄些儿骨董:不要再去追寻那些古董,表达对过去的放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贫困比作囚禁,突出生活的压迫感。
- 对比:老年的内心自由与现实的囚禁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一夜何曾做梦”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生活困境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虚空,表达了对自由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放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囚系:象征生活的困境与束缚。
- 心风:象征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 饥蚊饿蚤:表现生活的拮据与艰辛。
- 虚空:象征内心的空虚与无所依托。
- 寺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穷后常如囚系”指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 A. 自由自在
- B. 被束缚和压迫
- C. 快乐无忧
-
“一夜何曾做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生活的绝望
- C.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寺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的流逝
- C. 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 《静夜思》 by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生活困境的感慨,情感深沉。
- 《静夜思》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现了思乡情绪,意象清晰,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词人研究》
- 《朱敦儒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