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斫鱼作鮓。酒面打开香可醡。
相唤同来。草草杯盘饮几杯。
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谢。
不醉何为。从古英雄总是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饮酒作乐的场景,开头提到用鱼来制作美味的鱼鲜,酒香四溢,呼唤朋友们一起饮酒。虽然人生短暂、虚幻,昨日盛开的梅花今日已然凋谢,不醉又为何呢?从古至今,英雄豪杰都是醉心于酒色,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释:
- 斫鱼作鮓:用刀切鱼肉制作成生鱼片,鲜美可口。
- 酒面:指酒的表面,形容酒香扑鼻。
- 相唤同来:互相呼唤朋友一同聚饮。
- 草草:匆忙、简单,形容饮酒时的随意。
- 杯盘:酒杯和盘子,指饮酒的用具。
- 人生虚假:人生如梦,短暂而不实。
- 梅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不醉何为:不醉酒又有什么意义?
- 英雄总是痴:历代英雄豪杰都对酒色痴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070年-1135年),字佩弦,号松窗,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虚妄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生动的饮酒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斫鱼作鮓”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聚会氛围,紧接着酒香四溢,朋友相邀,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随着“人生虚假”的揭示,诗人转向对人生无常的思索,昨日的梅花已然凋谢,这一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易逝。最后一句“从古英雄总是痴”,更是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人类对酒色的迷恋,体现了对传统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无奈。
整首词在欢快的聚饮描写中,渗透着对人生虚无的感慨,形成了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情感。通过对饮酒的渲染,朱敦儒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更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示了宋代词人特有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斫鱼作鮓:开头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美食的诱人场景。
- 酒面打开香可醡:描述酒的香气,进一步渲染氛围。
- 相唤同来:呼朋引伴,表现出人际间的亲密。
- 草草杯盘饮几杯:强调饮酒的随意与快乐。
- 人生虚假:引入哲学思考,反映人生的无常。
- 昨日梅花今日谢:梅花象征美好与短暂,强调生命的易逝。
- 不醉何为:质疑人生的意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从古英雄总是痴:总结历史,反映人类对酒色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的凋谢比喻人生的短暂。
- 对仗:如“昨日梅花今日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不醉何为”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酒聚会,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美味与享受。
- 酒:象征欢愉与人生的短暂。
- 梅花:象征美好、易逝、生命的无常。
- 英雄:象征追求与痴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了什么食物?
- A. 鱼
- B. 鸡
- C. 牛肉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短暂
- C. 力量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英雄的赞美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酒的热爱
答案:
- A. 鱼
- B. 美好与短暂
- B. 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对比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朱敦儒更强调人生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对情感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