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5 23:3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白话文翻译: 秋天容易感到悲伤,感慨万分而长叹。整夜无法入睡,将心意倾诉于笔墨。明亮的灯光照耀在房间中,清冷的秋风带来了寒意。白露覆盖了前庭,应门紧闭。四季交替,岁月匆匆流逝。壮士远行出征,战事将独自面对困难。泪水洒在衣裳上,怎能不怀念所爱的人。
注释:
- 悲怀:悲伤的情怀。
- 感慨:深沉的感想。
- 长叹:深长的叹息。
- 不遑寐:没有时间睡觉,形容忧虑重重。
- 濡翰:沾湿的笔,指书写。
- 曜闰中:照耀在房间中。
- 凄已寒:凄凉且寒冷。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应门:门闩。
- 四节:四季。
- 推斥:交替。
- 殚:尽,完。
- 壮士:勇敢的战士。
- 戎事:军事事务。
- 涕泣:哭泣。
- 所欢:所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风清丽,情感深沉,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秋日里的深沉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秋天创作的,作者可能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感到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远行战士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行战士的担忧。诗中“秋日多悲怀”直接点明了主题,随后的“终夜不遑寐”和“涕泣洒衣裳”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伤和忧虑的情感。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如“明灯曜闰中”和“白露涂前庭”,作者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寒冷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日多悲怀”:直接点明秋天的悲伤情怀。
- “感慨以长叹”:表达了深沉的感慨和长叹。
- “终夜不遑寐”:形容忧虑重重,整夜无法入睡。
- “叙意于濡翰”:将心意倾诉于笔墨。
- “明灯曜闰中”:明亮的灯光照耀在房间中。
- “清风凄已寒”:清冷的秋风带来了寒意。
- “白露涂前庭”:白露覆盖了前庭。
- “应门重其关”:门闩紧闭。
- “四节相推斥”:四季交替。
- “岁月忽已殚”:岁月匆匆流逝。
- “壮士远出征”:勇敢的战士远行出征。
- “戎事将独难”:战事将独自面对困难。
- “涕泣洒衣裳”:泪水洒在衣裳上。
- “能不怀所欢”:怎能不怀念所爱的人。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白露涂前庭”,将白露拟人化,形容其覆盖前庭。
- 对仗:如“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日的悲伤和对远行战士的担忧。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秋日:象征着悲伤和凄凉。
- 白露:象征着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明灯: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清风:象征着秋天的寒意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终夜不遑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 “白露涂前庭”中的“白露”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凄凉 C. 夏天的炎热
- 诗的最后一句“能不怀所欢”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秋夜曲》:同样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深沉的感慨。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三》与王维的《秋夜曲》:两者都以秋夜为背景,但刘桢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