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堂》

时间: 2025-01-10 22:57:33

古来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来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禅寺都被山岩锁住,僧人们用拂尘高高地撑着拄杖。
塔顶的佛光映照着月光,别说那些公案(禅理)不分明。

注释:

  • 古来:自古以来。
  • 禅窟:指禅宗的寺庙。
  • 锁岩扃:锁住山岩的门,形容禅寺的幽静和闭塞。
  • 拂子:僧人手中的拂尘,用来驱赶蚊虫,象征清净。
  • 崔嵬:形容高耸的样子。
  • 杖横:僧人拄着的杖。
  • 塔上佛光:指佛教塔楼上发出的光辉。
  • 堂上月:寺堂中映照的月光。
  • 莫言:不要说。
  • 公案:禅宗的公案,指一些解答禅理的典故或问题。
  • 不分明:不清楚、不明白。

典故解析:

本诗主要反映了禅宗的静谧与深邃。禅宗公案是一种特有的修行方式,通过对难以解答的问题进行思考,来达到领悟的境界。诗中提到的“公案”正是指这种禅理的探讨。诗人在描绘禅寺的情景时,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引发人对禅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君复,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山水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禅宗盛行的时代,社会上对禅宗思想的探讨与反思愈加深入。范成大作为一位追求内心宁静的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禅理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明月堂》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禅宗场景,展现了古寺的幽静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开头,诗人用“古来禅窟锁岩扃”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增添了禅寺的神秘感。在这里,山岩封闭了外界的喧嚣,使得禅宗的修行更加专注。

接着,“拂子崔嵬拄杖横”一句,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僧人手中的拂尘与高耸的杖象征着一种超脱与清净。此处,诗人通过意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简朴而又不失深邃的禅理。

最后两句“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塔顶的佛光与月光的交相辉映,似乎在暗示着无论禅理多么深奥,通过自然的启示,人的内心终将得到解脱。诗人以“莫言”二字,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明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来禅窟锁岩扃:自古以来,禅宗寺庙都被山岩锁住,象征着独立于世之外的宁静。
  2. 拂子崔嵬拄杖横:高耸的拂尘和拄杖,体现出僧人在禅修中的专注与清净。
  3. 塔上佛光堂上月:塔顶的佛光与堂中的月光交相辉映,渗透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4. 莫言公案不分明:不要说那些难以理解的禅理,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塔上佛光”和“堂上月”构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拂子”、“佛光”、“月光”等意象,传达出禅宗的宁静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窟:象征修行的地方,代表着追求内心宁静的空间。
  • 佛光:象征智慧与觉悟,代表禅宗的教义。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澈,反映内心的明亮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拂子”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僧人用来驱虫的工具
    C. 一种饮料

  2. “莫言公案不分明”中“公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文体
    B. 禅宗的难题
    C. 一种诗歌形式

  3.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内心宁静与禅理的反思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明月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深刻描写,但范成大更突出禅宗的内涵,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之美。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邃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范成大研究》
  • 《禅宗文化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