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三偈》

时间: 2025-01-10 22:57:20

扰扰随流无定期,波停浪息始应知。

一尘不偶同归处,四海无亲独步时。

苦相打通俱入妙,病缘才入更何疑。

霜清木落千山露,笑杀东风叶满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扰扰随流无定期,
波停浪息始应知。
一尘不偶同归处,
四海无亲独步时。
苦相打通俱入妙,
病缘才入更何疑。
霜清木落千山露,
笑杀东风叶满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病期间的思考与感悟。生活如同潮流,无常而难以预知,只有当波澜停止时,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每个人的命运最终都归于同一个终点,而我却在这浩瀚的世界中感到孤独。苦难与病痛交织在一起,让我领悟到更深刻的道理。秋霜降临,树木落叶,千山尽显,更加衬托出东风的冷酷,而我却在这其中找到了笑意。

注释

  • 扰扰: 形容纷乱不定。
  • 无定期: 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规律。
  • 一尘不偶: 这里指的是每个人的命运相似,最终都归于尘土。
  • 四海无亲: 四海之内没有亲人,表示孤独。
  • 独步时: 意思是独自在这个时代中行走。
  • 打通: 形容痛苦的经历能够让人从中领悟。
  • 霜清木落: 秋天的霜降,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
  • 笑杀东风: 用“笑杀”来形容自己在严寒中仍能找到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梅,号仲明,晚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词人。他以诗、词、文名世,作品多以咏物、田园、闲适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病中三偈》创作于范成大生病期间,反映了他在病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出对苦痛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理解。

诗歌鉴赏

《病中三偈》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和生病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开头的“扰扰随流无定期”,直抒胸臆,揭示出生活的无常与不可预测。而随后的“波停浪息始应知”,则暗示了在经历波折后,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诗人通过“一尘不偶同归处”,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强调无论生活多么不同,最终都将归于相同的结果,令人感到一种悲凉。

在表达孤独感时,诗人用“四海无亲独步时”来强调自己的孤独,似乎在这个茫茫大海中,只有自己独自漂泊。接下来,诗人将病痛与智慧相结合,通过“苦相打通俱入妙”,强调苦难的力量和其带来的深刻体验。

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结,描绘清霜与落叶,传达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幽静秋天的欣赏。整首诗虽有病痛的沉重,却也透出一种淡然与从容,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扰扰随流无定期: 生活如流水,变幻不定,无从把握。
  2. 波停浪息始应知: 只有在波澜平息后,才能领悟真谛。
  3. 一尘不偶同归处: 每个人的命运最终都一样,归于尘土。
  4. 四海无亲独步时: 处于四海之内,却感到孤独无依。
  5. 苦相打通俱入妙: 痛苦的经历能让人领悟到更深的道理。
  6. 病缘才入更何疑: 疾病的经历更使人无所顾忌。
  7. 霜清木落千山露: 秋霜降临,树木落叶,千山尽显。
  8. 笑杀东风叶满枝: 在寒风中,依然能找到一丝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波停浪息”比喻生活的起伏。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如“苦相打通”与“病缘才入”。
  • 拟人: 赋予自然现象如“东风”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思和在苦难中获得智慧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与病痛中仍然坚持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 代表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 波浪: 象征生活的起伏与不确定性。
  • 尘土: 代表生命的终极归宿,表达对死亡的思考。
  • 秋霜与落叶: 自然的轮回,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扰扰随流无定期”意指: A. 生活的规律性
    B. 生活变幻无常
    C. 生活的美好

  2. “四海无亲独步时”表现了作者的: A. 幸福感
    B. 孤独感
    C. 亲密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孤独感与杜甫《春望》中流露的忧国忧民情怀形成鲜明对比,而李白《将进酒》则展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表达了不同的生命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粹选读》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