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荔子》

时间: 2025-02-04 16:14:15

冥冥细雨不沾梅,喜熟筠笼荔子来。

满眼骊山当日意,十年闽岭此时杯。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

伏读佳章輙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冥冥细雨不沾梅,喜熟筠笼荔子来。
满眼骊山当日意,十年闽岭此时杯。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
伏读佳章輙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

白话文翻译:

细雨朦胧,梅花却未能沾湿,而我却欣喜地收获了荔子。
眼前满是骊山的往日情景,十年来我在闽岭的日子,杯中酒此刻正好。
色香难道只是勾引禅悦吗?美味甘甜也知道老莱的品味。
我伏心阅读佳作,情不自禁地跟着吟唱,怎敢把瓦砾与美玉相提并论?

注释:

  • 冥冥: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指细雨的情景。
  • 筠笼荔子:指荔子被竹笼所包围,形象地描绘了荔子的丰收。
  • 骊山:指陕西骊山,寓意美好的回忆。
  • 闽岭:指福建的山岭,代表作者在外的经历。
  • 甘旨:指美味的食物。
  • 隃知:指老莱子(老莱),古代人名,象征老年人对美食的理解。
  • 伏读佳章:伏心认真阅读美好的诗篇,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勋(约1060年-约1120年),字子明,号东篱,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感情细腻。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其游历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冥冥细雨”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思绪。紧接着“喜熟筠笼荔子来”,通过荔子的丰收,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与满足,荔子作为夏季的美果,象征着丰盈与幸福。

“满眼骊山当日意”,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骊山的意象不仅具有地理意义,更是人生经历的象征。接下来的“十年闽岭此时杯”,把时间的流逝与饮酒的悠然结合,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与领悟。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诗人用对美味的品味来反证生活的丰富多彩,强调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带来深刻的愉悦。最后一句“敢将瓦砾拟琼瑰”,更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珍贵之物相对比,表明诗人对文学与生活的热爱,认为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在心中闪烁出光彩。

整首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巧妙地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南宋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冥冥细雨不沾梅:细雨模糊,梅花无缘沾湿,象征着一种无奈和孤独。
    2. 喜熟筠笼荔子来:喜悦于荔子的丰收,表现对生活的期待。
    3. 满眼骊山当日意:回忆起过去在骊山的美好时光,带有怀旧之情。
    4. 十年闽岭此时杯:十年的时间流逝,饮酒时的感怀,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5. 色香岂谓撩禅悦:反问美味与禅悦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活的丰富。
    6. 甘旨隃知并老莱:提到老莱,象征对美味的理解与欣赏。
    7. 伏读佳章輙赓唱:认真阅读美好的文学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
    8. 敢将瓦砾拟琼瑰:将平凡的事物与珍贵的美玉相提并论,表达对生活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瓦砾比作琼瑰,表现出对生活的美好认识。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生活与文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孤独与思绪的纷乱。
  • 荔子:象征丰盈与快乐。
  • 骊山:象征美好的回忆与过往的情感。
  • 杯酒:象征人生的回味与反思。
  • 瓦砾与琼瑰:象征生活的平凡与珍贵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荔子”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丰盈与快乐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2. 诗人对骊山的回忆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情感? A. 失落
    B. 怀旧
    C. 忍耐
    答案:B

  3. “敢将瓦砾拟琼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看法? A. 轻视
    B. 珍视
    C. 疲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春望》——杜甫
  •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和人荔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前者更强调平凡中的美,后者则更显豪放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