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灞西骆隐士》

时间: 2025-04-28 15:19:46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

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

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

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灞西骆隐士
作者:许浑 〔唐代〕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
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
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
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灞水与骆隐士的自然景色。磻溪水流连着灞水,商岭与秦山相接。青色的汉水不再回头,白云长久地遮掩着关口。鸟儿的喧闹让人知道鹤的宁静,野鸭嬉戏则让人识得鸥的悠闲。隐士在这里却笑话南昌的官吏,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磻溪:一条流经陕西的溪流,连接着灞水。
  • 灞水:指灞河,是长安的一条重要河流。
  • 商岭:指商山的山岭,位于秦岭南侧。
  • 青汉:青色的汉水,指汉江。
  • 白云:形容云朵的颜色,寓意悠远、宁静。
  • 南昌尉:南昌的官吏,象征城市的繁忙与喧嚣。

典故解析

  • 隐士:古代文人隐居山林,追求隐逸生活。
  • 南昌:古地名,指当时的繁华城市,与隐士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号幽兰,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逐渐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许浑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繁华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描绘,展现了隐士骆的生活境界与内心情感。前两句以地理位置为框架,描绘了灞水与商岭的相连,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青汉与白云的描绘,传达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这种意象反衬出隐士的恬淡与宁静。

后半部分的“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悠闲与宁静,隐士在此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结尾句“却笑南昌尉”,则在情感上升华,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嘲讽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繁华的反思与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磻溪连灞水:描绘了溪流与河水的连接,暗示自然的和谐。
  2. 商岭接秦山:商岭与秦山相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3. 青汉不回驾:青汉水流逝不返,象征时间的无情。
  4. 白云长掩关:白云悠然掩盖山关,传达了一种隐秘与宁静。
  5. 雀喧知鹤静:鸟儿的喧哗与鹤的宁静形成对比。
  6. 凫戏识鸥闲:野鸭的嬉戏与鸥鸟的闲适相映成趣。
  7. 却笑南昌尉:讽刺南昌的官吏,反映诗人对官场的轻蔑。
  8. 悠悠城市间:城市的喧嚣与隐士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鸟类的喧闹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隐士的生活。
  • 拟人:鸟类的行为赋予人性,增添了生动感。
  • 意象:青汉、白云等意象营造出诗的清新自然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士的理想生活展开,表达了对自然静谧的向往与对繁华城市的讽刺,体现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磻溪: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命力。
  • 灞水:代表流水的宁静与悠远。
  • 青汉: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云:代表无拘无束的自由。
  • 雀、鹤、凫、鸥:不同鸟类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许浑
    D. 王维

  2. “青汉不回驾”中的“青汉”指的是: A. 青色的河流
    B. 汉朝的将领
    C. 汉江
    D. 青色的山

  3. 诗中提到的“南昌尉”是指什么? A. 隐士的朋友
    B. 官吏
    C. 诗人
    D. 自然界的生物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均以自然为背景,表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对《题灞西骆隐士》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