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一作八月十五夜宿鹤林寺玩月)》
时间: 2025-01-10 23:0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一作八月十五夜宿鹤林寺玩月)
待月东林月正圆,
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
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
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白话文翻译
等到月亮升起,东边的月亮正好圆满,
宽阔的庭院里没有树木,也没有烟火。
中秋之夜,云层散尽,月光如海水般涌出,
半夜的露水寒意逼人,笼罩在碧蓝的天空下。
月光渐渐移动,映照在金殿之外,
镜子般的光辉依然挂在玉楼前。
不要吝惜黎明时分的殷勤期盼,
又是一年,西岩的月亮隔着遥远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待月:等待月亮升起。
- 东林:指东边的树林。
- 无树草无烟:形容环境清幽,没有树木和烟雾。
- 中秋云尽:中秋之夜,云层散去,月亮明亮可见。
- 轮彩:指月亮的光辉和色彩。
- 金殿:指寺庙的建筑,带有装饰的金色部分。
- 镜光:像镜子一样的光辉。
- 殷勤望:热切地期待,殷勤地盼望。
- 西岩:指西边的山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中秋夜的月景,结合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对岁月的思考。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晚唐的诗风逐渐趋向细腻和沉郁。许浑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中秋节期间,诗人宿于鹤林寺,面对明月,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激发了诗人的思绪,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待月东林月正圆”以清澈的画面引入,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与美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期盼和欣喜。接着“广庭无树草无烟”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突出了月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中间两句“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则通过描绘海边的云彩和夜晚的寒露,传达出中秋夜的宁静与清冷,仿佛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动。而“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则进一步深化了月光的意象,金殿与玉楼的描写,象征着高雅和富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眷恋。诗人在此提醒自己,不要吝惜对明天的期盼,尽管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一年又一年。整首诗清新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待月东林月正圆:描绘了诗人在东林等待月亮升起时的期待,月亮圆满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广庭无树草无烟:环境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突显月光的明亮。
- 中秋云尽出沧海:中秋夜,云层散去,月光照耀如海,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 半夜露寒当碧天:半夜的寒露与清澈的天空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感觉。
- 轮彩渐移金殿外:月光逐渐移动,映照在寺庙的金色建筑上,展现出一种神圣的美。
- 镜光犹挂玉楼前:清澈的月光仿佛挂在玉楼前,象征着梦幻与美好。
- 莫辞达曙殷勤望:不要吝惜对黎明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 一堕西岩又隔年: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年又一年的变迁,勾起对过去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光”,比喻月光如镜子般明亮。
- 拟人:月亮的“轮彩”仿佛在移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和美好。
- 云:象征变幻和时光的流逝。
- 露水:代表冷清和寒意,暗示时光的无情。
- 金殿与玉楼:象征高雅和富丽,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广庭无树草无烟”描述的是怎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庭院
C. 荒凉的山野
答案:B -
诗人在等待的是什么?
A. 日出
B. 月亮
C. 星星
答案:B -
“莫辞达曙殷勤望”的意思是?
A. 不要浪费时间
B. 不要吝惜期待
C. 不要回头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月亮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许浑 vs. 李白:许浑的诗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而李白则更为奔放,常以豪放之笔描写壮丽的自然和抒发壮志。
-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与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在情感表达和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
以上为对《鹤林寺中秋夜玩月》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