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时间: 2025-04-25 19:34:58

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

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

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

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尽管身边有许多值得羡慕的事物,但只要能吃饱就是最珍贵的享受。作者希望能踏实地耕作桑田,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手握武器并不代表真正的威武,收敛袖子也难以平息内心的波澜。作者渴望为劳作的人们出谋划策,但此生却无法实现自我。

注释:

  • 能閒:能够闲适。
  • 无健羡:没有健壮的羡慕之情。
  • 可饱即珍烹:吃饱饭就是最珍贵的享受。
  • 成我耕桑计:希望能实现耕种桑树的计划。
  • 欣儿谭诵声:享受孩子们的诵读声。
  • 横戈真不武:手握武器并不代表真正的武功。
  • 敛袂亦难平:虽然收起衣袖,心中波澜仍难以平息。
  • 苦欲劳工宰:痛苦于想为劳作的人提供帮助。
  • 此生无我生:这一生却无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于文人辈出的时代,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流谦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劳作人民的关怀。在宋朝时期,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但也伴随着阶层分化和人的内心挣扎,诗中流露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书事》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全诗以闲适为主题,通过“能闲无健羡”的句子,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诗中“可饱即珍烹”一句,强调了物质满足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则描绘了理想的田园生活,孩子们的读书声成为生活的乐章,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然而,转折的“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强调了表面与内心的失衡。

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自我价值的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书事》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能閒无健羡:表达了诗人能够享受闲适生活,并不羡慕那些强健的、忙碌的人。
  2. 可饱即珍烹:强调能吃饱饭是最珍贵的享受,反映对物质生活的朴素需求。
  3. 成我耕桑计:展现诗人希望通过耕作桑田来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
  4. 欣儿谭诵声:孩子们的读书声让人感到欣慰,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5. 横戈真不武:反思武力与真正的威严并无必然联系,表达对战争的质疑。
  6. 敛袂亦难平:即使收敛衣袖,内心的波动依然难以平息,表现出一种无奈。
  7. 苦欲劳工宰:内心渴望为劳动人民出谋划策,但无力实现。
  8. 此生无我生:自我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让诗人感到失落和困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可饱即珍烹”,将生活的简单满足比作珍贵的美食,深化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诗人渴望回归田园、享受闲适,但面对社会的纷扰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到无力与苦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桑:象征勤劳和朴素的生活。
  • 谭诵声:代表希望和未来的美好。
  • 横戈:象征战争和冲突,暗示对暴力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流谦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可饱即珍烹”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吃得饱是最珍贵的享受
    • B. 生活要追求奢华
    • C. 只要能吃饭就好
    • D. 美食是生活的全部
  3. 诗中提到的“欣儿谭诵声”指的是什么?

    • A. 孩子们的读书声
    • B. 孩子们的游戏声
    • C. 孩子们的哭泣声
    • D. 孩子们的欢笑声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诗词对比:

  • 李流谦的《书事》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李流谦更强调现实的无奈与内心挣扎,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李流谦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