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

时间: 2025-01-10 22:59:47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沧浪江上雷声轰鸣,随之而来的是连绵不断的雨。 农民们长期受旱灾之苦,而此时花开新事尚未论及。 书生虽狂妄,却常忧国事,即便在盛世,也不应放弃有才之人。 儒馆和尉曹都是国家的贤士,他们喜欢用诗赋来歌颂国家的繁荣。

注释:

  • 沧浪:指沧浪江,此处泛指江河。
  • 鸣雷:雷声轰鸣。
  • 雨阵:连绵不断的雨。
  • 所病:所受的困扰。
  • 农家:农民。
  • 久旱:长时间的干旱。
  • 花事:指春天的花事。
  • 书生:读书人。
  • 狂妄:自大,不切实际。
  • 圣代:指盛世。
  • 飘零:指人才流失。
  • 儒馆:指学校或学术机构。
  • 尉曹:古代官职,此处指官员。
  • 国士:国家的贤士。
  • 康哉:指国家的繁荣昌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作于宋代的一个干旱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干旱的春天,一夜之间雷声轰鸣,雨水连绵,作者因此感到欣喜,同时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夜之间雷声轰鸣、雨水连绵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长期受旱灾之苦的同情。诗中“书生狂妄常忧国”一句,反映了作者虽自知狂妄,却常怀忧国之心。最后两句“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贤士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 描述了一夜之间雷声轰鸣,随之而来的是连绵不断的雨。
  2.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 表达了农民长期受旱灾之苦,而此时花开新事尚未论及。
  3.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 反映了作者虽自知狂妄,却常怀忧国之心,认为在盛世也不应放弃有才之人。
  4.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 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贤士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沧浪一夜起鸣雷”中的“鸣雷”比喻雷声的轰鸣。
  • 拟人:“雨阵因之续续来”中的“续续来”赋予雨水以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国家贤士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意象分析:

  • 沧浪:江河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鸣雷:雷声的意象,象征着天意的变化。
  • 雨阵:雨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滋润。
  • 农家:农民的意象,象征着社会的基层。
  • 书生:读书人的意象,象征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 儒馆尉曹:国家贤士的意象,象征着国家的智慧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浪一夜起鸣雷”中的“沧浪”指的是什么? A. 沧浪江 B. 沧浪海 C. 沧浪山 D. 沧浪河

  2. 诗中“书生狂妄常忧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大 B. 忧国 C. 狂妄 D. 无奈

  3. 诗中“儒馆尉曹俱国士”中的“儒馆”和“尉曹”分别指什么? A. 学校和官员 B. 图书馆和士兵 C. 书院和将军 D. 学术机构和文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背景,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灾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