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二》
时间: 2025-04-27 21:1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出离明一洗光,懔然忠义合穹苍。
天教世祖中兴汉,人服汾阳再造唐。
道大耕莘同至乐,功成钓渭踵遗芳。
身为天下安危寄,未许清闲事退藏。
白话文翻译:
将离去的明朝扶持出来,洗净其余光辉,
忠义之心,似乎与苍天合为一体。
上天让世祖复兴汉朝,
人民再次依赖汾阳重建唐朝。
大道在耕莘中共享欢乐,
功成之时,钓渭河的人留下美名。
身为天下安危的寄托,
不允许自己安闲地退隐和藏身。
注释:
- 扶出:扶持、支持。
- 离明:指的是明朝的衰落与去世。
- 懔然:恭敬、庄重的样子。
- 穹苍:天空,常用来指代天理或天命。
- 世祖: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秀。
- 汾阳:指唐朝的复兴,地名这里用作象征。
- 道大耕莘:指通过耕作和教育来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
- 钓渭:渭河,古时渭水流域是个适合钓鱼的地方,象征闲适与成就后的享受。
- 安危寄:指人们对国家安危的寄托与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彭老,字子默,号彭老,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善于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内外困扰之际,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忠义和国家兴衰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开头两句“扶出离明一洗光,懔然忠义合穹苍”,表明诗人希望能够重振明朝的光辉,同时强调忠义之心的崇高。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历史的借鉴,提到世祖刘秀复兴汉朝的伟业,暗示历史的循环和忠臣孝子的责任。诗中使用了“道大耕莘同至乐”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彰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雄浑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强调了忠义与国家兴亡的关系,诗人自觉肩负起国家安危的责任,表达了不愿安逸退隐的决心,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坚韧,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展示了历史的沉浮与忠义的永恒。
- 第二联通过历史人物的复兴,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思。
- 第三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 尾联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典故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厚重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强调忠义与国家兴亡的联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忠义:象征着个人品德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 历史人物:如世祖刘秀,象征着复兴与希望。
- 自然意象:如耕莘与渭河,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世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刘秀
- C. 李世民
- D. 朱元璋
-
“扶出离明”中的“明”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明朝
- B. 汉朝
- C. 唐朝
- D. 宋朝
答案:
- B. 刘秀
- A. 明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by 范仲淹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侯彭老的诗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但侯彭老更加强调忠义精神的永恒,而杜甫则更多地是对现实困境的感叹。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