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丞知广济军》

时间: 2025-02-04 13:30:27

钩盾從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

颁条忽去凭熊轼,赐对还曾近露盘。

民瘼乍求应有术,天伦少别不成欢。

陶朱旧邑无多远,魏阙归心且自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钩盾從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颁条忽去凭熊轼,赐对还曾近露盘。民瘼乍求应有术,天伦少别不成欢。陶朱旧邑无多远,魏阙归心且自宽。

白话文翻译:

钩盾一直以来掌管六尚,上林苑中寻找见到总管三官。颁布法令忽然离去依靠熊轼,赐予对话还曾接近露盘。民众疾苦初求应有方法,天伦之乐少别不成欢。陶朱旧邑并不遥远,魏阙归心且自我宽慰。

注释:

  • 钩盾:古代官名,掌管宫廷内务。
  • 六尚:指古代宫廷中的六种官职。
  •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惣三官:总管三官,指高级官员。
  • 颁条:颁布法令。
  • 熊轼:古代官员乘坐的车,以熊皮覆盖轼(车前横木)。
  • 露盘:古代宫廷中的器皿,用于盛放食物。
  • 民瘼:民众的疾苦。
  • 天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 陶朱:指陶朱公,即范蠡,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商人。
  • 魏阙:古代宫殿的门楼,代指朝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大。这首诗《李殿丞知广济军》是在他任职期间,对李殿丞(李昉)被任命为广济军节度使的祝贺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对李昉被任命为广济军节度使的祝贺之作,表达了对李昉的敬佩和对其新职务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昉新职务的描述,展现了对其的敬佩和对其新职务的期待。诗中“钩盾從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描绘了李昉在宫廷中的地位和职责,而“颁条忽去凭熊轼,赐对还曾近露盘”则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和受到的尊重。后两句“民瘼乍求应有术,天伦少别不成欢”则表达了对李昉能够解决民众疾苦的期待,以及对其家庭生活的关心。最后两句“陶朱旧邑无多远,魏阙归心且自宽”则表达了对李昉的祝福,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新职务,并保持对朝廷的忠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钩盾從来司六尚:钩盾是古代官名,掌管宫廷内务,六尚指古代宫廷中的六种官职。这句诗表明李昉在宫廷中的地位和职责。
  2. 上林寻见惣三官: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园林,惣三官指总管三官,这句诗描绘了李昉在宫廷中的活动。
  3. 颁条忽去凭熊轼:颁条指颁布法令,熊轼是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这句诗描述了李昉颁布法令的情景。
  4. 赐对还曾近露盘:赐对指赐予对话,露盘是古代宫廷中的器皿,这句诗强调了李昉受到的尊重。
  5. 民瘼乍求应有术:民瘼指民众的疾苦,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昉能够解决民众疾苦的期待。
  6. 天伦少别不成欢:天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昉家庭生活的关心。
  7. 陶朱旧邑无多远:陶朱指陶朱公,即范蠡,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昉的祝福。
  8. 魏阙归心且自宽:魏阙指古代宫殿的门楼,代指朝廷,这句诗希望李昉能够保持对朝廷的忠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颁条忽去凭熊轼”中的“熊轼”比喻李昉的地位和权威。
  • 对仗:如“钩盾從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李昉新职务的祝贺和对其能力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李昉家庭生活的关心和对朝廷的忠诚。

意象分析:

  • 钩盾、六尚:宫廷内务和官职的象征。
  • 上林、惣三官:皇家园林和高级官员的象征。
  • 熊轼、露盘:官员地位和宫廷器皿的象征。
  • 民瘼、天伦:民众疾苦和家庭亲情的象征。
  • 陶朱、魏阙:古代政治家和朝廷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钩盾從来司六尚”中的“钩盾”是指什么? A. 古代官名 B. 古代兵器 C. 古代器皿 D. 古代建筑 答案:A

  2. 诗中“颁条忽去凭熊轼”中的“熊轼”是指什么? A. 古代官员乘坐的车 B. 古代官员的服饰 C. 古代官员的武器 D. 古代官员的印章 答案:A

  3. 诗中“民瘼乍求应有术”中的“民瘼”是指什么? A. 民众的疾苦 B. 民众的欢乐 C. 民众的智慧 D. 民众的力量 答案:A

  4. 诗中“陶朱旧邑无多远”中的“陶朱”是指谁? A. 陶渊明 B. 范蠡 C. 孔子 D. 孟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诗作,如《无题》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李殿丞知广济军》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宫廷和政治,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杨亿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