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空山在新雨过后,傍晚时分的秋天气息。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林洒下,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淌。竹声阵阵,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戏,莲叶轻轻摇动,渔舟悄然滑过。春天的花朵随意凋谢,但王孙却可以在这美丽的秋景中留连忘返。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山:指无人的山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新雨:指刚刚下过的雨。
- 晚来秋:表示傍晚时分的秋天。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 松间:松树之间。
- 清泉:清澈的泉水。
- 石上流:流淌在石头上的水。
- 竹喧:竹子发出的声音。
- 归浣女:归来的洗衣女。
- 莲动:莲花在水面上轻微摇动。
- 下渔舟:指渔船在水中行驶。
- 随意:随便、随心所欲。
- 春芳:春天的花香。
- 王孙:王孙指的是王室子弟,代表有身份的人。
典故解析:
王维的“王孙”可能是指他自己,表达出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体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山居秋暝》创作于王维隐居于山中时,描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是一首典型的王维风格的山水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居生活的宁静。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通过“新雨”和“晚秋”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仿佛一场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整个山野变得愈发清丽。接下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以明月和清泉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了生活气息,竹声、浣女、渔舟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最后一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秋天的感慨,暗含了他希望留在这宁静天地的愿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王维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体现了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山新雨后”:指雨后的山中,空气清新,环境宁静。
- “天气晚来秋”:傍晚时分,已是深秋,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明月松间照”: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松树之间,营造出宁静幽静的氛围。
- “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声音悦耳动听。
- “竹喧归浣女”:竹林中传来归来的浣女的欢声笑语,增添了生活气息。
- “莲动下渔舟”:莲叶随波轻摇,渔舟缓缓驶过,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 “随意春芳歇”:春天的花香虽然已经消逝,但秋天的美景依然让人流连。
- “王孙自可留”:即使春天已去,身为王孙的我仍然可以在此地留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拟人:如“竹喧”、“莲动”,通过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表现手法,增强诗的生动性。
- 比喻:用“王孙”隐喻高洁的情操与不羁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的秋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山:象征宁静与幽远。
- 新雨:象征新的开始与清新的气息。
- 明月:象征高洁、明亮的理想与追求。
- 清泉:象征生命与流动的美。
- 竹喧、莲动:代表生活气息与自然的和谐。
- 王孙:象征身份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山新雨后”的意思是:
A. 山中有人
B. 山中无人,刚下过雨
C. 山中有新雨 -
“明月松间照”中,照耀的对象是:
A. 竹子
B. 松树
C. 石头 -
“随意春芳歇”中的“春芳”指的是:
A. 春天的花香
B. 春天的雨
C. 春天的阳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对月光和自然的赞美。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两者均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之美,孟浩然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王维的《山居秋暝》,感受其诗中蕴含的自然美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