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卢八象》

时间: 2025-01-10 22:38:20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卢八象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客人从巴水渡过,传递着你的消息,逆流而上行舟。今天的风波已经平息,高高的厅堂里,雨水也收得差不多了。青山环绕着蜀道,绿水流向荆州。我不再书信往来,谁能来安慰我这离别的愁苦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水:指巴蜀地区的水域,通常指的是长江的支流。
  • 溯行舟:逆流而上的船只。
  • 风波霁:风浪平息,天气转晴。
  • 高堂:高大的楼阁或厅堂。
  • 雨半收:雨水已经停止了一半。
  • 蜀道:通往蜀地的道路,蜀地即今四川。
  • 荆州:古代地名,今属湖北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蜀道”和“荆州”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地名,代表着南方的美丽山水和交通要道,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抒情诗,常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崔颢与卢八象的别离之际,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及离别时的愁苦。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映成趣,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赠卢八象》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崔颢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歌开头以“客从巴水渡”引入,营造了旅途的氛围,接着通过“传尔溯行舟”点出对方的行程,表现了彼此的联系。接下来的“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亦暗示着离别后的情绪逐渐平息,带有一丝释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则描绘了蜀地的美丽山水,传达出对故乡风光的眷恋。而最后一句“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即使不再通信,依然无法摆脱离别的愁苦,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与对离别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从巴水渡:开头引入客人,从巴水的渡口过来,暗示旅途的开始。
  2. 传尔溯行舟:传递着消息,逆流而上的行舟,引发对友人动态的关注。
  3.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天气转晴,雨水渐止,表现出一种清新与释然的气氛。
  4.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描绘蜀道的青山和流向荆州的绿水,展现自然之美。
  5.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表达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与愁苦,感情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展现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 对仗:如“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表达离别情感,反映了友情的深厚与离愁别绪的痛苦,表现了唐代人们对友情的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代表着友谊的牢固。
  • 绿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体现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 高堂:象征着人际关系的高贵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水”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
    B. 四川
    C. 山西
    D. 江苏

  2. 诗中的“青山满蜀道”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荒凉
    B. 美丽
    C. 破败
    D. 寂静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失落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是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交融的作品。
  •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离别情感的经典之作。

诗词对比: 《赠卢八象》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示了对自然美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前者更多地侧重于内心的愁苦,后者则在描绘壮丽风光的同时,传递出一种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