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时间: 2025-01-25 22:40:30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干曲四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白话文翻译

问你家住在哪里,我住在横塘。
停船暂时问一下,可能你是我的同乡。
我的家临近九江水,来去都在九江旁边。
我们都是长干人,只是小时候不相识。
下渚风浪很大,莲舟渐渐感觉稀少。
怎么能不相见,独自逆着潮水回去。
三江潮水汹涌,五湖波涛汹涌。
本来花朵性子轻,不用怕莲舟太重。

注释

  • 君家:你家,指对方的家。
  • :古代对女性的自称,指诗中的女子。
  • 横塘:地名。
  • 九江:汉水支流,江水流动的地方。
  • 长干人:长干地区的人,指诗中两人同乡的身份。
  • 莲舟:用莲花制作的小舟,象征轻盈。
  • 风浪:水面上的波涛,暗示旅途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颢(704年-75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婉约的风格闻名。崔颢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描写了长干地区人们的情感生活。长干曲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生动的情感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愁与相思。

诗歌鉴赏

《长干曲四首》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女子对故乡与爱情的思念。诗中通过问路的方式,引出了对家乡的回忆与对恋人的渴望。开篇的问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直接切入主题,表明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溯。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九江的水景,营造出一种江水波澜壮阔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情感的起伏。诗中反复提到的“同是长干人”,不仅强调了主人公的同乡情谊,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未曾相识的遗憾。

最后,诗人用“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来表达一种轻松与洒脱的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不必担心生活的重担,应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君家何处住:询问对方的住处,兴起对故乡的思念。
    2. 妾住在横塘:自报家门,表达自己的身份。
    3. 停舟暂借问:借问停舟,展现一种偶然的相遇。
    4. 或恐是同乡:对可能是同乡的期待和不安。
    5. 家临九江水:描绘自然环境,营造情景。
    6. 去来九江侧:表达对生活的流动性和不安。
    7. 同是长干人:强调彼此的共同背景。
    8. 生小不相识: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相识的机缘。
    9. 下渚多风浪:描绘旅途的艰辛。
    10. 莲舟渐觉稀:象征彼此的距离和孤独。
    11. 那能不相待:内心的渴望和期待。
    12. 独自逆潮归: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坚韧。
    13. 三江潮水急:强调生活的急迫与动荡。
    14. 五湖风浪涌:象征生活的种种挑战。
    15. 由来花性轻:比喻女子的轻盈与柔情。
    16. 莫畏莲舟重:提倡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花”,传达其柔美和脆弱。
    • 对仗:如“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爱情的追念与渴望,同时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横塘:代表女子的故乡,象征温暖与归属感。
  • 九江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记忆,体现出生活的无常。
  • 莲舟:象征爱情的轻盈与脆弱,反映出内心的感受。
  • 风浪:代表生活的挑战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干曲四首》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崔颢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九江水”象征着什么?

    • A. 爱情
    • B. 生活的流动性
    • C. 家乡
  3. “莲舟渐觉稀”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船越来越多
    • B. 船越来越少,暗示孤独
    • C. 船很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对故乡的思念。
  • 《相思》王维:表达相思之情。

诗词对比

  • 崔颢的《长干曲》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体悟,前者通过自然环境描绘情感,后者则叙述了爱情故事,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