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锦沙村》

时间: 2025-01-10 23:01:57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谿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锦沙村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谿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白话文翻译:

北上途中还没走到一半,南行时已是岁末年终。
孤舟驶向建德,江水流入新安。
海边的山常常下雨,溪谷深处的土地早已寒冷。
一路行走不能停泊,必须赶到子陵的滩头。

注释:

  • 未半:未到一半,指行程尚短。
  • 岁已阑:年末,时光即将结束。
  • 孤舟:一只小船,象征孤独与漂泊。
  • 下建德:向建德方向行驶。
  • 新安:地名,指江水的流入地。
  • 海近:指海洋在附近。
  • 常雨:常常下雨,气候湿润。
  • 谿深:溪谷深邃。
  • 地早寒:土地已早早变冷,指气温降低。
  • 行行泊不可:行走中无法停泊。
  • 子陵滩:指特定的水流滩涂。

典故解析:

“子陵滩”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地方,传说中有隐士在此居住,象征着不愿意卷入朝政纷争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崔颢,唐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代表作有《黄鹤楼》等。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崔颢游历途中,诗人感受到北上与南行的对比,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发锦沙村》通过描绘舟行江上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江河山水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两句点明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旅途的疲惫感。随着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流动。接下来的描写“海近山常雨,谿深地早寒”则描绘了山水的气候特征,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寒冷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冷。最后一句“须及子陵滩”则流露出一种急迫感,似乎是在提醒自己必须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完成旅程,体现了对生命节奏的深刻理解与体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北上途未半”意指行程尚未过半,蕴含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 “南行岁已阑”强调时间的流逝,暗示年末的感叹。
    • “孤舟下建德”描绘了孤独的旅程,建德是一处风景名胜。
    • “江水入新安”表明江水的流向,带有一丝归属感。
    • “海近山常雨”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潮湿与阴郁。
    • “谿深地早寒”传达了深秋时节的寒冷,反映心境。
    • “行行泊不可”强调了旅途的无奈与匆忙。
    • “须及子陵滩”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孤舟、江水、海、山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优美的画面。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对未来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暗示生命旅途的孤独感。
  • 江水:流动的象征,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山与海:自然的壮丽与无常,映射出人世的复杂与多变。
  • 寒冷:反映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上途未半”是指什么?
      • A. 旅途已结束
      • B. 旅途尚未到达一半
      • C. 旅途即将开始
    2. “须及子陵滩”中的“子陵”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情感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描述爱情
      • B. 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C. 反映人生旅途的感慨
  •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对比崔颢的《发锦沙村》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崔颢更侧重于旅途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壮丽的远景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崔颢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