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少伊木犀》
时间: 2025-01-26 07:2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水尾山腰树影苍,一天风露不供香。
谁家镜里能消得,付与诗人古锦囊。
密密娇黄侍翠舆,避风遮日小扶疏。
画阑想见悬秋晚,无限宫香总不如。
白话文翻译:
月光下的露水已经凉了,绝对没有尘埃的格局来招惹蜜蜂的光顾。
细细的绿色包裹着排成金色的谷粒,哪里能容纳九里香的气味呢?
水边和山腰的树影显得苍翠,一整天的风和露水都无法供给香气。
谁家的镜子能消得这香气呢?只好付给诗人那古老的锦囊。
密密麻麻的娇黄花侍立在翠绿的车舆旁,避风挡日的小树荫下。
在画栏边想见到悬挂的秋天傍晚,然而无尽的宫香却比不上这一切。
注释:
- 月窟:指月光照射的地方,形容月光明亮。
- 露已凉:露水已经变得凉。
- 尘格:尘埃的格局,意指被污染或染污的状态。
- 九里香:一种芳香的植物,象征芬芳的气味。
- 水尾山腰:水的尽头和山的腰部,形容自然景色。
- 古锦囊:古老的锦囊,可能指珍贵的诗文或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涧田,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生于江苏,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感,同时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次韵马少伊木犀》是范成大因应马少伊而作,表达了对秋天和自然景色的敏感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细腻观察和对香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澈的月光和清新的露水描绘出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幽静。诗中“月窟飞来露已凉”一句,暗示了秋天的凉意,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受。接下来的“断无尘格惹蜂黄”则进一步排除了尘世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纤纤绿裹排金粟”描绘了丰盈的自然景象,仿佛金色的谷粒被绿色的植物包裹,象征着自然的丰裕与和谐。而“何处能容九里香”则表达了对美好香气的向往与追求,暗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而后半部分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提到“谁家镜里能消得”,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最后“无限宫香总不如”,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无尽赞美和对人造香气的轻蔑,强调了自然的真实与纯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窟飞来露已凉:在月光的照耀下,露水已经变得清凉,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断无尘格惹蜂黄:没有尘埃的环境,也没有蜜蜂来打扰,展现出一种宁静。
- 纤纤绿裹排金粟:纤细的绿色植物包裹着金色的谷粒,表现自然的丰盈。
- 何处能容九里香:哪里能够容纳那芬芳的香气,表达对香气的渴望。
- 水尾山腰树影苍:水的尽头和山的腰部,树影苍翠,描绘自然景色。
- 一天风露不供香:整天的风露都无法提供香气,流露出一种失望。
- 谁家镜里能消得:谁的镜子能消耗这香气,表达人与自然的隔阂。
- 付与诗人古锦囊:把这香气赠与诗人,暗示诗人对于自然的感悟。
- 密密娇黄侍翠舆:娇黄的花儿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衬托出生命的活力。
- 避风遮日小扶疏:小树荫下避风挡日,展现了安静的生活场景。
- 画阑想见悬秋晚:在画栏旁想要见到秋天的晚景,渴望自然的亲近。
- 无限宫香总不如:无尽的宫廷香气比不上自然的芬芳,强调自然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窟”“金粟”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 对仗:如“水尾山腰”“避风遮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如“谁家镜里能消得”,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芬芳的向往与珍惜,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明与宁静,营造夜晚的氛围。
- 露水:代表清新与凉意,暗示季节的变迁。
- 香气:象征美好与追求,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树影: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安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洞穴
B) 月光照射的地方
C) 月亮的神话 -
诗中提到的“九里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香气
C) 一种美食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失望
B) 珍惜
C) 冷漠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展现春天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加注重细腻的观察与生活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飘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