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沙洲上飘着轻烟,天空苍茫,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船只轻盈,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直到缆绳急促地拉动,才意识到船在前进。远处传来的笛声引导着寻找岸边,闻到的香气隐约让人认出是莲花。只能看到远去的帆影,旅客的心中常常感到担忧和不安。
注释:
- 夜渚:夜晚的沙洲。
- 浮烟:轻飘的烟雾。
- 苍茫:广阔无边,模糊不清。
- 晦:昏暗,不清晰。
- 缆急:缆绳急促地拉动。
- 听笛:听到远处的笛声。
- 闻香:闻到香气。
- 暗识莲:隐约认出是莲花。
- 去帆影:远去的帆船的影子。
- 客心悬:旅客的心中感到担忧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崇(650-721),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清廉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渡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渡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诗中“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夜色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苍茫的夜空之下。“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巧妙地通过对比,表达了船只轻盈到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直到缆绳急促地拉动,才意识到船在前进,这种细腻的感受捕捉得非常到位。“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渡江的情景。最后两句“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则直抒胸臆,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担忧和不安,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描绘夜晚沙洲上的轻烟和苍茫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通过对比,表达船只轻盈到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直到缆绳急促地拉动,才意识到船在前进。
-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直抒胸臆,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担忧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夜渚带浮烟”中的“浮烟”比喻轻飘的烟雾。
- 拟人:“缆急始知牵”中的“缆急”拟人化,赋予缆绳急促的动作。
- 对仗:“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中的“听笛”与“闻香”,“遥寻岸”与“暗识莲”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夜晚渡江的情景,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反映了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和担忧。
意象分析:
- 夜渚:夜晚的沙洲,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 浮烟:轻飘的烟雾,增加了诗歌的朦胧感。
- 苍茫:广阔无边,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 笛声:远处传来的笛声,引导着寻找岸边,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莲花:闻到的香气隐约让人认出是莲花,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渚带浮烟”中的“浮烟”比喻什么? A. 轻飘的烟雾 B. 浓重的雾气 C. 飘动的云彩 D. 飞舞的雪花
-
诗中“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表达了什么? A. 船只沉重 B. 船只轻盈 C. 缆绳松弛 D. 缆绳断裂
-
诗中“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通过什么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
诗中“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表达了旅客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担忧 D. 兴奋
答案:1.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春夜的雨景。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与姚崇《夜渡江》: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前者表达的是喜悦和宁静,后者表达的是孤独和不安。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姚崇的诗歌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