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夕眺》

时间: 2025-01-27 03:17:23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

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

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

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徐夕眺 司马扎 〔唐代〕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 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 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 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白话文翻译:

我漫步吟咏在傍晚的天空下,何处不感到凄凉。 岸边映着几家柳树的影子,笛声从何处传来,是哪艘船上的。 楼阁分隔了瓜步的月光,鸟儿飞入了秣陵的烟雾中。 故乡无人来访,家书由谁来传递呢?

注释:

  • 行吟:漫步吟咏。
  • 暮天:傍晚的天空。
  • 凄然:凄凉的样子。
  • 岸影:岸边的影子。
  • 笛声:笛子吹出的声音。
  • 瓜步: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 乡书:家书,指写给家人的信。

典故解析:

  • 瓜步:瓜步是南京的一个古地名,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 秣陵:秣陵是南京的古称,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的“岸影几家柳”和“笛声何处船”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凄凉,而“楼分瓜步月”和“鸟入秣陵烟”则增添了一丝超脱和梦幻的色彩。最后两句“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人理解的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
    • 诗人漫步吟咏在傍晚的天空下,感受到四周的凄凉。
  2. 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
    • 岸边的柳树映出影子,笛声从不知名的船上传来,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
  3. 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
    • 楼阁分隔了瓜步的月光,鸟儿飞入了秣陵的烟雾中,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4. 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 诗人感慨故乡无人来访,家书无人传递,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岸影几家柳”中的“岸影”被赋予了生命,仿佛是几家柳树的影子在岸边静静地站立。
  • 对仗:“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中的“楼分”与“鸟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傍晚时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故乡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天:傍晚的天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氛围。
  • 岸影:岸边的影子,象征着静谧和凄凉。
  • 笛声:笛子吹出的声音,象征着远方和孤独。
  • 瓜步月:瓜步的月光,象征着超脱和梦幻。
  • 秣陵烟:秣陵的烟雾,象征着遥远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瓜步”是指哪个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2. 诗中的“秣陵”是指哪个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3. 诗中的“乡书”是指什么? A. 家书 B. 国书 C. 情书 D. 战书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司马扎的《南徐夕眺》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关怀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的《送别》与司马扎的《南徐夕眺》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离别的超然和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代诗歌的特色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