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昌上人浮碧阁》
时间: 2025-01-11 22:4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昌上人浮碧阁
作者:张仲深 〔元代〕
萧然栏槛俯沧溟,
迥绝红尘眼自明。
江月压櫩鳌足重,
浦云扶栋蜃楼轻。
浪摇山影团空翠,
烟涨林光薄太清。
两袖高风秋㵿㵿,
倚栏无语看潮生。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栏杆上俯视广阔的海洋,
远离尘世的喧嚣,心中自有明亮的视野。
江上的明月压在扁舟的舵上显得沉重,
岸边的云朵轻轻托起了蜃楼的影像。
波浪摇曳着山影,映出空灵的翠色,
烟雾弥漫的林光,淡薄得如同太清的水面。
双袖轻拂秋风,飘然自在,
倚靠栏杆无言地观看潮水的涌动。
注释
- 萧然:形容环境清幽、宁静。
- 栏槛:栏杆和栏杆的构件。
- 沧溟:泛指辽阔的海洋。
- 迥绝:远离、绝然分开。
- 红尘:指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 压櫩:压在小舟的舵上。
- 鳌足:指龙或神兽的爪子,这里比喻舟行的沉重。
- 浦云:岸边的云朵。
- 蜃楼:海市蜃楼,因光的折射而出现的倒影。
- 秋㵿㵿:形容秋天的风清新而爽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深,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抒发情怀,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清净高远的生活理想。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逃避与超脱。
诗歌鉴赏
《题昌上人浮碧阁》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通过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萧然栏槛俯沧溟”,即以“栏槛”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站在栏杆旁,俯视无垠的海洋,心中自有一番明亮的意境,表达了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江月压櫩鳌足重,浦云扶栋蜃楼轻”则通过月光与云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月亮的重量和云朵的轻盈,形成鲜明的对照,暗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
“浪摇山影团空翠,烟涨林光薄太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波浪与山影的相互映衬,烟雾与林光的交融,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灵动与诗意。这种意象的交织,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美感。
最后的“两袖高风秋㵿㵿,倚栏无语看潮生”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秋风的清爽,心境宁静,面对潮起潮落,心中无言,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随和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然栏槛俯沧溟”:环境宁静,诗人从栏杆俯视广阔的海洋,营造出幽远的意境。
- “迥绝红尘眼自明”:远离尘世的繁杂,心灵更加明澈。
- “江月压櫩鳌足重”:月光照在小舟上,显得沉重,象征着生活的负担。
- “浦云扶栋蜃楼轻”:岸边的云朵轻托蜃楼,描绘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
- “浪摇山影团空翠”:波浪摇曳着山的倒影,形成空灵的景象。
- “烟涨林光薄太清”:烟雾与林光的交融,展现出淡薄的清幽。
- “两袖高风秋㵿㵿”:双袖在秋风中飘扬,表现出诗人的洒脱。
- “倚栏无语看潮生”:诗人在栏杆旁沉默地看潮水涌动,传达出一种静默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月压櫩”的意象,借月光比喻生活的重负。
- 对仗:诗中“重”与“轻”,“明”与“暗”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浪摇山影”,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和动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追求内心平和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同时隐喻了对世事的淡泊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栏槛: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沧溟:海洋的辽阔,代表着自由与无拘束的心境。
- 江月: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 蜃楼:代表着虚幻与美好,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潮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然栏槛俯沧溟”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
B. 幽静的自然景象
C. 人生的苦闷 -
“江月压櫩鳌足重”中的“压”字在这里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月亮很大
B. 生活的重担
C. 船很重 -
诗人最后的心境是怎样的? A. 愤怒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仲深的《题昌上人浮碧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张仲深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维则融合了对现实的反思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