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主簿归金坛》

时间: 2025-02-04 15:39:48

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

县郭舟人饮,津亭渔者歌。

茅山有仙洞,羡尔再经过。

意思解释

送刘主簿归金坛

作者:李颀 〔唐代〕

原文展示:

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
县郭舟人饮,津亭渔者歌。
茅山有仙洞,羡尔再经过。


白话文翻译:

我与你相识已有十年,离别时的情感又何其深重。
在外游历,身处邻国,归来的梦里唯有无边的波涛。
京口的青山遥远,金陵的芳草却显得繁多。
晨曦中,云帆飘荡,江水在晴日下显得格外清澈。
县城的船夫在饮酒,渡口的渔翁在歌唱。
茅山有仙人洞穴,真令人羡慕你能再次经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与子:指与朋友或知己。
  • 宦游:指做官而四处游历。
  • 归梦:指回归的梦想。
  • 京口:指长江入海口,地名。
  • 金陵:古称南京。
  • 县郭:县城的周围。
  • 津亭:渡口的亭子。

典故解析:

  • 茅山:古代道教名山,传说有仙人居住,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良宰,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51年。李颀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精致的意象而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颀送别朋友刘主簿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人在文学与官场生涯中游历各地,感受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送刘主簿归金坛》是李颀的一首送别诗,通过对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直接点出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十年友谊的珍贵与离别时的惆怅。诗人运用“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来反映游子心中的离愁,既展现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也暗含着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描写“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以优美的自然景色衬托离别的情感,京口的青山遥远而金陵的芳草则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这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让人联想到友人的归途将会遇到的美丽景色。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描写了江面上晨曦中的帆船,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仿佛在为友人送行。最后两句“茅山有仙洞,羡尔再经过”,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再次经过茅山的羡慕,也暗示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李颀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子十年旧:与朋友相识已长达十年,强调了友谊的深厚。
  2. 其如离别何:离别之时,情感愈加深厚,令人感到难舍。
  3. 宦游邻故国:在外做官,身处他国,感受到漂泊的孤独。
  4. 归梦是沧波:归来的梦想中,心中惦念着无边的波涛,象征思乡之情。
  5. 京口青山远:京口的青山显得遥远,暗示离家之远。
  6. 金陵芳草多:金陵的草木繁盛,象征着美好的故乡。
  7. 云帆晓容裔:晨光中的帆船,描绘出优美的景象。
  8. 江日昼清和:江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和宁静。
  9. 县郭舟人饮:县城的舟人聚在一起畅饮,描绘了生活的欢快。
  10. 津亭渔者歌:渡口的渔夫在歌唱,展现出生活的乐趣。
  11. 茅山有仙洞:茅山有仙人的洞穴,象征着理想与超然。
  12. 羡尔再经过:表达了对友人再次经过此地的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梦比作波涛,生动形象地传达思乡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事相结合,构成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既有离别时的忧伤,也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珍贵与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山:象征着遥远的故乡和美好的自然。
  2. 芳草: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生机。
  3. 云帆:代表着旅途中的希望与梦想。
  4. 沧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思乡的情感。
  5. 仙洞:代表着理想的生活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颀的《送刘主簿归金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的惆怅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提到的“茅山”象征什么? A. 仙人居住的地方
    B. 贫瘠的土地
    C. 战争的遗址

  3. 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主要体现在什么意象上? A. 鲜花
    B. 云帆
    C. 星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加强调豪情与壮志。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