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
时间: 2025-01-10 18:5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
作者:周文璞 〔宋代〕
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
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
岂非湘川下,或自东左起。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
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
岂非囚空山,或已投逝水。
年深桎造化,波冷皮肉死。
鹧鸪谨勿痛,此系造物理。
吾若破析言,汝恨入骨髓。
风吹慈竹林,苔晕上深紫。
吾亦念故乡,日夜梦邻里。
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听到春雨来临,浓绿的景色像被洗过一样洁净。
有鸟从南方飞来,鸣叫着却停不下来。
这难道不是湘江流域的鸣叫,或者是从东边或左边飞来的?
黄陵的地方看到了哀悼的妃子,白下的地方让我想起远游的游子。
我仍然担心我的兄长,他可能在深密的树林中徘徊。
你兄长如今在哪里,荆棘丛生的日子让人心烦。
难道他被囚禁在空山中,或者已经投身于逝去的水流中?
岁月渐渐流逝,造化的桎梏让生命变得冷漠。
鹧鸪啊,请不要感到痛苦,这都是自然的规律。
如果我将言语解剖,你的怨恨将深入骨髓。
风吹拂着慈竹林,青苔上绽放着深紫的光彩。
我也怀念故乡,日夜梦见邻里的人。
不如各自回去休息,明月照耀着西边的田野。
注释
- 荆棘:指荒野中的杂草丛生,象征艰难和痛苦。
- 黄陵:指黄帝的陵墓,常被用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哀悼。
- 白下:指白下山,古地名,常与游子和思乡之情联系。
- 桎:指桎梏,象征束缚和压制。
- 慈竹: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其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创作背景
《鹧鸪》创作于春雨时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兄长、故乡的思念。诗中融入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鹧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全诗通过春雨的来临,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夜闻春雨来”引入,展现出春雨带来的新生与洗净,接着描述从南方飞来的鸟儿,似乎是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旅程。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兄长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荆棘”和“逝水”,分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与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折射出对亲情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挣扎,形成了深沉而动人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闻春雨来”:夜里听到春雨到来,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浓绿净于洗”:春雨洗净了万物,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 “有禽自南翥”:南飞的鸟儿在鸣叫,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奔放。
- “岂非湘川下”:引入地理位置,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 “黄陵见哀妃”:提及历史人物,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
- “仍多忧其兄”: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与忧虑。
- “岂非囚空山”:暗示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
- “年深桎造化”:岁月流逝,生命在造化的桎梏下无奈。
- “鹧鸪谨勿痛”:告诫鹧鸪不要痛苦,这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安慰。
- “吾亦念故乡”: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不如各归休”:强调了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荆棘”比喻人生的艰辛。
- 拟人:将“鹧鸪”赋予情感,表达对其的关心。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上是对春雨的描写,实际上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对亲情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鹧鸪: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荆棘:象征人生的困境与挫折。
- 故乡:象征归属感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鹧鸪》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周文璞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陵”指的是?
A. 黄帝的陵墓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个城市 -
诗中“汝兄今何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兄长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鹧鸪》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李白则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但《鹧鸪》在自然描写和人生思考上更具层次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