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少年不入利名场》

时间: 2025-04-28 11:23:58

少年不入利名场。

花柳作家乡。

一片由甲口觜,几多耍俏心肠。

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

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少年不入利名场
作者: 程正同 〔宋代〕
少年不入利名场。花柳作家乡。
一片由甲口觜,几多耍俏心肠。
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
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期不该进入名利场。花柳繁华是我所熟悉的故乡。
这里欢声笑语,多少人打着花言巧语。
周瑜的才学,秦观的风度,柳永的文章。
我愿借一幅细腻的生绡,与君共写人生的隐秘与追求。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年:年轻时,指年轻人。
  • 利名场:追逐名利的场所。
  • 花柳:泛指繁华的地方,通常与歌舞相关。
  • 由甲口觜:形容那种喧闹、热闹的场景。
  • 周郎:指周瑜,东吴大将,文武双全的典范。
  • 秦郎:指秦观,北宋著名的词人,才华横溢。
  • 柳七:指柳永,著名词人,擅长写词。

典故解析:

  • 周郎学识:周瑜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学识而闻名。
  • 秦郎风度:秦观以其温文尔雅的风度而受到推崇。
  • 柳七文章:柳永以其婉约动人的词风,代表了宋词的一个重要流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正同,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洒脱,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对名利的追逐愈发明显,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年轻人应当远离名利场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进入名利场的劝诫,透过对繁华场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反思。开头两句便直接表明了主题,强调了少年的纯真与对名利的抵制,暗示出年轻人应保持清醒与自我。接下来,通过对“周郎”、“秦郎”、“柳七”的赞美,作者将理想的文人形象与当今的繁华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惋惜。

最后两句则是希望与友人共同探讨人生的隐秘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情感和理想生活的渴望。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幅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不入利名场。
    意思是:年轻人不应进入追逐名利的场所。这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

  2. 花柳作家乡。
    此句描绘出繁华的场景,暗示诗人与这样的环境有着亲密的联系。

  3. 一片由甲口觜,几多耍俏心肠。
    形容热闹的场景与其中的虚伪。这里暗含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揭示名利场中的伪善。

  4. 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
    通过对历史文人的崇敬,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5. 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
    表达希望与友人共同探讨人生的愿望,展现出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利场的喧嚣与理想人格的宁静形成对比。
  • 比喻:用“生绡”象征细腻与雅致,暗示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名利的反思,提倡年轻人应保持真诚与理想,强调内心的追求与人际的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柳:象征繁华与浮华的生活。
  • 生绡:象征细腻的情感与高雅的追求。
  • 周郎、秦郎、柳七:象征理想的人格与文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谁?
    A. 周瑜
    B. 周杰伦
    C. 周恩来

  2. “少年不入利名场”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赞同追逐名利
    B. 反对进入名利场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生绡”象征什么?
    A. 浮华的生活
    B. 细腻的情感
    C. 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程正同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情感的细腻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反思,而后者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的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