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过兴州太守晁侯延之于东池晴碧亭且道其所》

时间: 2025-01-11 02:56:31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

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

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

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白话文翻译:

在郑谷题诗的地方,如今已荒凉得无人知晓。使者们来访的日子,正是景物即将归于宁静之时。山崖间清澈的水流,亭台四周环绕着翠绿的波纹。主人怜悯过往的客人,借给他们一处避暑的胜地。

注释:

  • 郑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
  • 荒凉不复知:形容地方已经荒废,不再为人所知。
  • 使群来问日:使者们来访的日子。
  • 景物欲归时:指景物即将归于宁静,可能是指傍晚时分。
  • 崖巘供清溜:山崖间提供清澈的水流。
  • 亭台绕翠漪:亭台四周环绕着翠绿的波纹,形容水面的美丽景色。
  • 主人怜过客:主人同情过往的客人。
  • 借与傲炎曦:借给客人一处可以傲视炎热的避暑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约1018-1079),字子固,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豪放洒脱著称,与苏轼并称“苏文”。这首诗是文同在游历兴州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往景物的怀念和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兴州游历时,受到太守晁侯的款待,在东池晴碧亭上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旧地荒凉的感慨,以及对主人热情招待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郑谷旧地的荒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景物的怀念。诗中的“荒凉不复知”一句,既是对旧地变迁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如“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诗人通过“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表达了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避暑胜地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郑谷题诗的地方,如今已经荒凉得无人知晓。
  2. 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使者们来访的日子,正是景物即将归于宁静之时,可能是指傍晚时分。
  3. 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山崖间清澈的水流,亭台四周环绕着翠绿的波纹,形容水面的美丽景色。
  4. 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主人同情过往的客人,借给他们一处可以傲视炎热的避暑之地。

修辞手法:

  • 拟人:“景物欲归时”中的“欲归”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形容景物即将归于宁静。
  • 对仗:“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中的“崖巘”与“亭台”,“供清溜”与“绕翠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旧地荒凉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感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避暑胜地的向往和对人情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