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甚盛帝王德,不言天地功。
皇图光永泰,圣祚绍元丰。
化被要荒外,民跻富寿中。
如椽谁秉笔,炳炳诏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位帝王的德行是如此盛大,甚至不需要言说天地之间的功绩。
他的皇图光辉照耀着永泰之地,圣明的统治延续着元丰的兴盛。
他的教化普及到偏远的地方,百姓在富裕和长寿中得以安居乐业。
可是如果要问谁来书写这样的伟业,笔杆如椽,颁布的诏令又是如此浩繁无尽。
注释:
- 甚盛:非常盛大。
- 帝王德:指皇帝的德行和才能。
- 不言天地功: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说明他所取得的功绩。
- 皇图光永泰:皇图指的是国家大计,永泰是指国家的光辉与安定。
- 圣祚:指圣明的统治。
- 化被:教化和影响。
- 要荒外:偏远地区。
- 民跻富寿中:百姓在富裕和长寿之间得以生存。
- 如椽:比喻书法或者书写的工具。
- 炳炳:光辉灿烂,形容诏令的庄重与重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皇图”和“圣祚”,反映了古代对帝王治国理政的期望和信仰。历史上,宋徽宗是一个有才华的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却面临着外敌的侵扰和内政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扩通过诗歌表达对徽宗统治的缅怀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扩(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以诗歌、书法闻名。其诗风清新,富有情感,擅长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徽宗时期,表现了对徽宗皇帝的怀念与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明君的渴望与期待。
诗歌鉴赏:
《挽徽宗皇帝词五首 其二》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体现了对徽宗皇帝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就强调了皇帝的德行之盛,表现出一种无言的威严与成就。接着,诗人通过“皇图光永泰”来描绘一个理想中的王朝,展现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用“化被要荒外”表明统治者的教化之功,意味着他的政策惠及了广大的人民和荒远的地区,展现出一种温暖与关怀。
诗的最后两句则引出一个疑问,“如椽谁秉笔”,令人思考谁来书写这样伟大的成就,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怀念中蕴含着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现出张扩对徽宗皇帝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甚盛帝王德:高度赞美皇帝的德行,显示出对其统治的认同。
- 不言天地功:强调其功业的伟大,无需言说,暗示其影响之深远。
- 皇图光永泰:描绘了一个光明的未来,预示着国家的兴盛。
- 圣祚绍元丰:赞美皇帝的统治延续了繁荣的国家基业。
- 化被要荒外:表现出教化的普及,体现了对人民的关怀。
- 民跻富寿中: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 如椽谁秉笔:反问谁来书写这样的伟业,表达了无奈与思考。
- 炳炳诏无穷:形容皇帝的诏令光辉灿烂,表现出他的伟大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甚盛帝王德,不言天地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如“如椽”比喻书法,形象生动。
- 排比:整首诗多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徽宗的怀念为主线,表达了对其德行与治国理政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帝王德:象征着统治者的道德与智慧。
- 皇图:象征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 化被:象征教化和对人民的关怀。
- 富寿:象征着人民的幸福与安康。
- 笔:象征记录历史与成就的书写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皇图光永泰”表达了什么? A. 国家繁荣
B. 人民幸福
C. 统治者德行
D. 以上皆是 -
“如椽谁秉笔”中“如椽”意指什么? A. 笔的粗细
B. 书法的高低
C. 书写者的能力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化被要荒外”强调了什么? A. 教化的普及
B. 国家兴盛
C. 统治者的威严
D. 人民的安居
答案:
- D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扩的《挽徽宗皇帝词》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未来的期望,但张扩更侧重于对皇帝的个人崇拜,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