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假乐兴周治,无为见舜心。
七朝传远业,十闰纪功深。
厚泽沦肌骨,隆名秩古今。
丹成自仙去,黼扆不重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追思与缅怀。诗中提到,假如乐器能够兴盛周朝的治国之道,那么自然就能体现出舜帝的心意。虽然他在位期间经历了七个朝代的传承和变化,但他的业绩依然远远流传,令人铭记;而他的十年时间内,功绩也深厚而深远。徽宗的厚泽如同渗透到骨髓里一般,名声在古今之间都显赫一时。他的丹青技艺使他得以超凡脱俗,然而如今那辉煌的宝座却再也无法重临。
注释
- 假乐:意指如果能够像周朝那样兴盛的音乐,象征着治国之道。
- 舜心:舜是中国古代的贤明帝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七朝:指从徽宗时期到后来的几个朝代,表明其影响力的延续。
- 十闰:指十年中的闰年,寓意时间的轮转与历史的长河。
- 厚泽:指徽宗的恩泽,极其广泛深入。
- 丹成:指徽宗的绘画成就,使其获得超脱于世的地位。
- 黼扆:指皇帝的宝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扩,字子周,号乐天,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徽、宣两朝,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象丰富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挽徽宗皇帝词五首 其一》创作于徽宗去世之后,张扩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缅怀之情。徽宗在位期间,艺术和文化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但其统治末期则因政治失误而导致国家动荡,诗中充满了对其治国理念的反思与惋惜。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怀念的口吻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追思与敬意。开篇设问,自然引入了周朝的繁荣与舜心的理想,暗喻徽宗的治国理念。接着,提到七个朝代的传承,使读者感受到徽宗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诗中对于时间的描绘,似乎在强调即使历史变迁,徽宗的功绩依然光辉。厚泽与隆名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徽宗不仅在艺术上有成就,在政治上也有其贡献。最后,诗句中的“丹成自仙去”则表达了徽宗的艺术才华如同仙人般超脱,但同时又透露出对过去辉煌的无奈和不再的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假乐兴周治:假如乐器能兴盛周朝的治国之道,表明对理想统治的追求。
- 无为见舜心:无为而治,体现出理想的统治者舜帝的心境。
- 七朝传远业:徽宗的业绩历经七个朝代,显示其深远影响。
- 十闰纪功深:十年间的丰功伟绩,表明其政绩的深厚。
- 厚泽沦肌骨:徽宗的恩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 隆名秩古今:名声显赫,古今皆知。
- 丹成自仙去:徽宗的艺术才华使其超脱于世。
- 黼扆不重临:辉煌的宝座不再重现,暗含对过去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厚泽”与“丹成”来比拟徽宗的恩泽与艺术成就。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怀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敬仰与惋惜,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象征和谐与理想的统治。
- 舜心:代表理想的统治者。
- 厚泽:恩泽的象征,体现权力的影响。
- 丹青:艺术的象征,表现徽宗的才华。
- 黼扆:皇权的象征,意味着辉煌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理想统治者是谁?
- A. 周公
- B. 舜帝
- C. 汉武帝
- D. 唐太宗
-
诗中“厚泽沦肌骨”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徽宗的艺术成就
- B. 徽宗的恩泽
- C. 徽宗的政治功绩
- D. 徽宗的个人品质
-
“黼扆不重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往昔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扩的《挽徽宗皇帝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发现两者在怀念故人时的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张扩更显沉重与惋惜,而李清照则带有柔情与思念。两者通过不同的意象与修辞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张扩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