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人伤古》
时间: 2024-09-19 21:0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天与裤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
白话文翻译:
当年天意与我如同裤子般贴心,如今却与我无缘。
世事变幻如风浪掀起地轴,军声如电闪雷鸣般响彻。
鬼神蓝色的权杖让国家陷入苦境,佛教徒守卫城池却甘愿痴迷。
旗帜已经随着皇驾离去,留给西方的太乙星又有谁来欺骗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裤中儿:指小儿,形容天与我亲近如裤子般贴身。
- 天到如今不与时:意指当年良机与我相随,如今却与我无缘。
- 事变风涛:事态变化如同风浪般剧烈。
- 鬼蓝柄国:指鬼神、权力的象征,造成国家的困境。
- 佛会守城:佛教徒守卫城池,暗示宗教信仰的迷恋。
典故解析:
- 太乙:道教用语,象征着超然的境界,常与宇宙、天命相关。
- 电雹散雷槌:形容战争的激烈与突发,借用自然现象表现战乱的混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德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善于借古喻今,风格独特,常通过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产生于宋代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失望,表明历史的变迁对个人与国家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开篇以“当年天与裤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如今现状的失落感。接着,诗人提到“事变风涛”,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风浪,突显了时代的剧烈变迁。随后的“军声电雹”则通过雷电的形象,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不可预测,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诗中“鬼蓝柄国苦相误”的表达,揭示了权力与国家的关系,暗示了权力的误用导致了国家的苦难。而“佛会守城甘自痴”则反映出宗教信仰在动荡时代的无力感,守城的人虽然心怀坚定,却无法改变现实的苦境。最后,“旗盖已随驾去”一语,象征着国家的覆灭与失落,留下的“西太乙”则暗示未来的不可知与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层次分明,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是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天与裤中儿:回忆起过去的亲密关系,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天到如今不与时:感慨时光流逝,机会不再。
- 事变风涛掀地轴:描绘社会动荡,形象生动。
- 军声电雹散雷槌:战争声响如雷电般震撼,表达对战乱的恐惧。
- 鬼蓝柄国苦相误:权力的误用导致国家的惨痛。
- 佛会守城甘自痴:信仰的坚持却无力改变现实。
- 旗盖已随驾去:象征国家的衰落与失落。
- 留西太乙更谁欺:暗示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风浪,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电雹散雷槌”,展示了诗句的和谐美。
- 象征:通过“太乙”象征未来的无知与不确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涛:象征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军声:战争的震撼,表现国家的危机。
- 鬼蓝:权力与国家的关系,暗示误用权力的后果。
- 佛会:信仰在动荡中的无力感,表现人们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事变风涛”用来比喻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社会动荡
- C. 个人情感
-
“鬼蓝柄国”中的“鬼蓝”指的是什么?
- A. 鬼神
- B. 国家领导
- C. 士兵
-
“佛会守城甘自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坚定信仰
- B. 绝望无力
- C. 勇敢奋战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但其笔法更为沉重,而陈著的《次韵前人伤古》则更侧重于对历史流转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历史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