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出示马提刑留题麻姑山次韵》

时间: 2025-01-26 02:13:25

发轫名山三十年,每逄佳处一悠然。

独于此地欠行迹,始信兹游亦属天。

坛记旧模唐刺史,句题今诵两诗仙。

和篇末至夫何敢,势似求鱼乃木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轫名山三十年,每逄佳处一悠然。独于此地欠行迹,始信兹游亦属天。坛记旧模唐刺史,句题今诵两诗仙。和篇末至夫何敢,势似求鱼乃木缘。

白话文翻译

三十年来,我启程于名山之间,每到一个美景之地,总能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唯独在这片土地上,我的足迹未曾留下,现在我相信这次旅行也是天意。这里记载着唐代刺史的旧模,现在我吟诵着两位诗仙的诗句。和篇最后到来,我怎敢不敬,这情形就像是在木头上求鱼一样困难。

注释

  • 发轫:启程,出发。
  • 名山:指著名的山岳。
  • :遇到。
  •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 坛记:指碑文或石刻上的记载。
  • 旧模:旧时的样式或模式。
  • 刺史:古代官名,地方行政长官。
  • 诗仙:指诗才极高的人。
  • 和篇:和诗,即回应别人的诗作。
  • 势似求鱼乃木缘:比喻事情难以实现,如同在木头上求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在赣州时,读到马提刑留题麻姑山的诗作后,次韵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诗友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诗友的敬意。首句“发轫名山三十年”,回顾了诗人三十年来游历名山的经历,每到一个美景之地,总能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独于此地欠行迹”,表明诗人在这片土地上未曾留下足迹,现在相信这次旅行也是天意。后两句提到唐代刺史的旧模和两位诗仙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诗友的敬意。最后一句“势似求鱼乃木缘”,用比喻表达了和诗的困难,但也显示了诗人对诗友的尊重和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轫名山三十年:诗人回顾三十年来游历名山的经历。
  2. 每逄佳处一悠然:每到一个美景之地,总能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3. 独于此地欠行迹:唯独在这片土地上,我的足迹未曾留下。
  4. 始信兹游亦属天:现在我相信这次旅行也是天意。
  5. 坛记旧模唐刺史:这里记载着唐代刺史的旧模。
  6. 句题今诵两诗仙:现在我吟诵着两位诗仙的诗句。
  7. 和篇末至夫何敢:和篇最后到来,我怎敢不敬。
  8. 势似求鱼乃木缘:这情形就像是在木头上求鱼一样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势似求鱼乃木缘”,用比喻表达了和诗的困难。
  • 对仗:“发轫名山三十年,每逄佳处一悠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诗友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着自然美景和历史的厚重。
  • 佳处:指美景之地,象征着诗人的向往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 坛记:象征着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
  • 诗仙:象征着诗才极高的人,表达了对诗友的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轫名山三十年”中的“发轫”是什么意思? A. 出发 B. 停止 C. 休息
  2. “独于此地欠行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遗憾 B. 满足 C. 兴奋
  3. “势似求鱼乃木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山居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