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隐真谷》

时间: 2025-01-27 03:11:54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

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隐真谷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白话文翻译:

沿着绵延不绝的褒斜古道,深入幽深的郑真谷。那位隐士虽已逝去千年,但他高尚的情谊仿佛仍在眼前。

注释:

  •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
  • 褒斜路:古代著名的山道,连接褒水和斜谷,是古代蜀道的一部分。
  • 窈窈:幽深、深远的样子。
  • 郑真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个隐士居住的幽静山谷。
  • 斯人:此人,指郑真谷的隐士。
  • 高谊:高尚的情谊或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约1020-1078),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北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应举不第,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张俞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俞在游历褒斜古道时,对郑真谷的隐士表达敬仰之情而作。诗中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首句“绵绵褒斜路”描绘了古道的连绵不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次句“窈窈郑真谷”则进一步深入,以“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则是对隐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隐士高尚情谊的敬仰,即使时光流逝,那份情谊依然如在眼前。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绵绵褒斜路”:描绘了古道的连绵不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
  • “窈窈郑真谷”:以“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斯人已千载”:表达了隐士已逝去千年,但他的影响和情谊依然存在。
  • “高谊犹在目”:强调隐士的高尚情谊仿佛仍在眼前,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绵绵”形容古道的连绵不绝,“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拟人:“高谊犹在目”将情谊拟人化,使其仿佛具有生命力,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意象分析:

  • “绵绵褒斜路”:连绵不绝的古道,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自然的辽阔。
  • “窈窈郑真谷”:幽深的山谷,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神秘。
  • “斯人已千载”:隐士的形象,象征着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
  • “高谊犹在目”:高尚的情谊,象征着永恒的情感和精神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褒斜路”是古代著名的山道,连接了哪两条水? A. 褒水和斜谷 B. 褒水和渭水 C. 斜谷和渭水 D. 褒水和汉水

  2. 诗中的“郑真谷”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宁静的乡村 C. 幽深的山谷 D. 辽阔的平原

  3. 诗中“高谊犹在目”表达了什么? A. 隐士的高尚情谊依然存在 B. 隐士的容貌依然清晰 C. 隐士的住所依然可见 D. 隐士的诗作依然流传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张俞的《题隐真谷》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但张俞的诗更注重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张俞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了解田园诗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