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腊八前适新历改岁。用梅溪韵》
时间: 2025-01-27 03:5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鼓催年,霜钟警夜,青衫梦遍尘土。
鬓华空换千尊,泪眼倦看万户。
官梅驿柳,望不见行人来处。
听玉关一曲销魂,啼损舞衣金缕。
吟未定渡河旧句。肠欲断天涯情绪。
漫悲酒黯生平,解惜岁寒俊侣。
江山如此,待绡与番番风雨。
又误了隔岁归期,莫便塞鸿飞去。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鼓声催促着新年,霜钟在夜里警示着寒冷。青衫的我在尘土中做着无尽的梦。鬓发虽已华白,却换来了千杯酒,泪眼迷离,疲倦地看着万家灯火。行人在哪儿?在官梅和驿柳之间,望眼欲穿却无从得见。听那玉关传来的曲子,令人销魂,泪水浸湿了金缕舞衣。吟唱未定,旧句子在心头萦绕,心肠欲断,思念天涯的情绪难以自已。无奈悲酒暗淡了我的生平,惋惜岁寒中难得的俊侣。江山如此,等待着绡(轻纱)和风雨的交织。又一次错过了归期,难道要让鸿雁一去不返?
注释:
- 腊鼓:腊月时的鼓声,象征着新年的来临。
- 霜钟:指清晨的钟声,提醒人们寒冷的天气。
- 青衫:青色的长衫,常用来指代书生或文人。
- 官梅驿柳:梅花和柳树,象征着故乡的风景。
- 玉关:指边关,常用来指代战争和离别。
- 金缕:舞衣的华丽装饰,暗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配德(近代),字用之,号蓉子,江苏人。生于清末,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多样,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腊八前,恰逢岁末,诗人通过描绘腊月的景象,表达对过去一年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盼,夹杂着思乡与离愁。
诗歌鉴赏:
《东风第一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在岁末即将迎新的心情。全诗以“腊鼓催年”开篇,引入了腊月的氛围,既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霜钟警夜”描绘出寒冷的冬夜,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绪。
“鬓华空换千尊,泪眼倦看万户”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感叹青春易逝,情感的积淀在泪水中流淌,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反思。随后“听玉关一曲销魂”,更是引导出一种对过往的回忆和痛苦,音乐的韵律与舞衣的华丽形成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凄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生的思考与感怀,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鼓催年:腊月的鼓声催促新年的来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霜钟警夜:寒霜降临,钟声警示了夜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青衫梦遍尘土:青衣书生在尘土中做梦,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鬓华空换千尊:白发换来无数酒杯,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 泪眼倦看万户:泪眼朦胧中看着万家灯火,表现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 官梅驿柳,望不见行人来处:看着梅与柳,却看不到归人,表达思念。
- 听玉关一曲销魂:边关传来的音乐令人销魂,象征思念远方的恋人。
- 啼损舞衣金缕:泪水浸湿了华丽的舞衣,暗示青春的逝去。
- 吟未定渡河旧句:吟唱未完,旧句回荡心头,怀旧之情难以释怀。
- 肠欲断天涯情绪:思念远方,心痛难忍。
- 漫悲酒黯生平:悲酒暗淡了我的人生,表达对过往的惋惜。
- 解惜岁寒俊侣:珍惜寒冬中的友人,体现情谊的珍贵。
- 江山如此,待绡与番番风雨:江山依旧,等待风雨洗礼,象征人生的风雨历程。
- 又误了隔岁归期:再一次错过了归期,感叹时间的无情。
- 莫便塞鸿飞去:不要让鸿雁离去,表达对友情与爱情的留恋。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泪眼倦看万户”和“啼损舞衣金缕”,表现孤独与美好青春的对比。
- 拟人:如“腊鼓催年”有生命的动感。
- 排比:如“解惜岁寒俊侣”,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鼓: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新年的来临。
- 霜钟:冬夜的寒冷与孤独。
- 青衫:代表文人身份,承载着理想与追求。
- 官梅驿柳:故乡的景象,寓意思念。
- 玉关:象征远方与离别。
- 金缕:代表青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腊鼓”象征什么? A. 新年的来临
B. 过去的回忆
C. 离别的悲伤 -
“泪眼倦看万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玉关”指代什么? A. 战争与离别
B. 家乡的景象
C. 过往的青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李白更显豪放,而陈配德则更显细腻与忧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更加强调家国之忧,而陈配德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典诗词与现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