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时间: 2025-01-26 01:00:05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

白话文翻译:

在红色的亭子里,酒香扑鼻,白面青年身着绣衣。
坐在凉爽的石阶上,虫鸣声喧闹,薄帘外雨滴落在床上。
钟声催促着离别的急切,琴弦伴着醉酒的歌声悠长。
关外的树木应该是早已落叶,伴随着你离去,鬓角已添霜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亭:指红色的亭子,象征着欢乐和欢聚。
  • 酒瓮:盛酒的器具,暗示聚会的氛围。
  • 白面:形容年轻俊美的男子。
  • 绣衣郎:指身着绣衣的青年,代表文人或士子。
  • 砌冷:凉爽的石阶。
  • 虫喧:虫鸣声喧闹。
  • 帘疏:薄薄的帘子。
  • 钟催:钟声催促。
  • 离兴急:因离别而产生的急迫情绪。
  • 弦逐:弦乐声追随。
  • 关树:指关外的树木。
  • 满鬓霜:白发增多,象征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关树”可以联想到古代边塞的树木与离别的感伤,常用以象征离别的凄凉与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战斗、边塞风光及士兵的生活,风格豪放,语言奔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岑参任职边塞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离别情绪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展现了友谊的深厚和离别的哀伤。开头的“红亭酒瓮香”展现了一幅欢聚的画面,酒香弥漫,仿佛置身于一个欢快的场景中。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离别的情绪逐渐显露。“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钟声的催促使得离别的情绪愈加浓烈;而琴声则在此刻显得悠长,仿佛在诉说着不舍。

最后两句则以“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作结,树木的凋落与鬓角的白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在欢聚与离别之间巧妙地切换,展现了岑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亭酒瓮香:红色的亭子中,酒香四溢,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 白面绣衣郎:描绘一位年轻俊美的男子,增添了场景的生动。
  • 砌冷虫喧坐:在凉爽的石阶上,虫鸣声不断,显示出自然的声音。
  • 帘疏雨到床:雨水滴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稍显忧伤的氛围。
  • 钟催离兴急:钟声催促着离别,使得情绪愈加急迫。
  • 弦逐醉歌长:琴声悠扬,伴随着醉意,使得离别的氛围更加浓烈。
  • 关树应先落:边关的树木应该早已凋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随君满鬓霜:随着友人的离去,自己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头发渐染霜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钟催离兴急”,将钟声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伤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亭:象征欢乐与团聚。
  • 酒瓮:代表欢聚与友谊。
  • 虫喧:暗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钟声:象征离别的急迫与无奈。
  • 鬓霜: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王之涣
    • B. 岑参
    • C. 李白
  2. 诗中“钟催离兴急”意指什么?

    • A. 友人聚会
    • B. 离别的急迫感
    • C. 自然的声音
  3. “随君满鬓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朋友的祝福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与岑参的边塞诗相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和壮阔的视野,情感上较为豪迈;而岑参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友情的深邃和离别的伤感,两者在风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