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时间: 2025-01-26 05:0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二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作者: 辛弃疾
白话文翻译:
这杯酒送到我面前,今天我想检查一下我的身体。年复一年感到口渴,像锅里的水快烧干一样,而今天我终于能安然入睡,气息如同奔雷。你提到的刘伶,古今的名士,喝醉后又何妨死在酒中埋葬呢?可惜我对你所知的朋友,真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依靠歌舞来作为媒介,常常让人怀疑是毒药。更何况怨恨无论大小,都是出于所爱;事物没有美丑,过度了便成了灾难。与酒杯成言,切莫再留,我的力气仍能再与酒杯作斗争。酒杯再拜,告辞后即去,招呼之时还要再来。
注释:
- 杯汝:意为“杯子,你”。
- 老子:自称,表示对自己的不满与调侃。
- 点检形骸:检查自己的身体,关注健康。
- 刘伶:刘伶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酒徒,因其嗜酒成性而闻名。
- 鸩毒猜:比喻酒的危害,鸩是一种毒酒。
- 生于所爱:感情的产生往往源于对爱的追求。
- 勿留亟退:即不要再留恋,赶快离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表臣,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将领。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词不仅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沁园春 其二》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民族危机加深之时。诗中对酒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二》是一首深刻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诗。辛弃疾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现出对健康的关注和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开头便以“杯汝来前”引入,展现出一种酒宴的场景,却又在随后的句子中透露出对酒的戒慎与对身体的关心。与刘伶的对比,辛弃疾并不羡慕那种放纵,而是对自己身体的检视充满了责任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由深刻的自省逐渐展开,最终回归到对酒杯的告别,展现出一种对过往放纵的决然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既有对酒的热爱,也有对酒的警惕,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对欲望与理智的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酒杯在眼前,自言自语,今天要检查我的身体。
-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长年的口渴,像干涸的锅一样。
-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今天终于能安然入睡,呼吸如同雷声般强烈。
-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你提到的刘伶,古今的酒徒,醉后死去又何妨。
-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如此浑浑噩噩,叹息你对知己的理解真少。
- 更凭歌舞为媒:更何况依靠歌舞来作为媒介。
-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常常让人怀疑是毒药。
-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怨恨无论大小,都是出于爱。
-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事物没有绝对的美丑,过了便成灾难。
-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与酒杯成言,不要再留恋,赶快离开。
- 吾力犹能肆汝杯:我的力气仍能再与酒杯作斗争。
-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酒杯再敬一拜,告辞后即去,招呼之时还要再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口渴比作焦锅,形象生动。
- 拟人:酒杯被赋予了“来前”的动作,显示亲切感。
- 对仗:如“怨无大小,生于所爱”,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酒的复杂情感展开,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有对放纵的警惕。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杯:象征享乐与放纵,亦是自我反省的对象。
- 刘伶:象征古代酒徒,表达对放纵生活的无奈与批判。
- 雷:象征力量与生命的震撼,反映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酒徒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伶
- D. 白居易
-
诗中“与汝成言,勿留亟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想要留住朋友
- B. 想要离开酒席
- C. 对酒的热爱
- D.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提到的“气似奔雷”是形容什么状态?
- A. 饥饿
- B. 疲惫
- C. 睡梦
- D. 健康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与《沁园春 其二》的对比,两者均展现对酒的热爱,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辛弃疾则在享受中流露出警惕与自省。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选》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