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赋松上鸥》
时间: 2025-01-10 19:3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怨·赋松上鸥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
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白话文翻译
在晚间饮酒于诚斋,忽然有一只鸥鸟停在松树上,
不久又飞走了,因而写下这首诗。
偶然听见松梢有扑打的声音,知道是沙鸥来这里栖息。
小孩子们不要吵闹,怕惊到它。
突然间它又飞走了,飞去的方向我无从知晓。
我已请求回去休息,向沙鸥告别。
注释
- 诚斋:指的是一种居所或书房,寓意清静、诚恳的环境。
- 鸥:指的是一种海鸟,常在水边栖息,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 沙鸥:特指栖息在沙滩附近的鸥鸟。
- 扑鹿:指松树上的声音,可能是小动物在活动或飞鸟的翅膀声。
- 稚子:指小孩,强调要保持安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冷庐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精致的山水诗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在宁静的环境中品味生活的心境。此时的杨万里已历经沧桑,享受的是一种幽静的生活。
诗歌鉴赏
《昭君怨·赋松上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在晚饮诚斋的时刻,鸥鸟的到来象征着瞬息万变的生命,而它的飞去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诗人用“偶听松梢扑鹿”来描写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心和对生活细节的体察。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的结尾“我已乞归休,报沙鸥”,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仿佛在感叹短暂的相遇与离别,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引发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描绘了夜晚在书房饮酒的情境,鸥鸟的到来为这一刻增添了生动的画面。
- 已而复去,感而赋之:鸥鸟在短暂出现后又离去,诗人因此受到启发,写下这首诗。
-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通过听到自然的声音,诗人感受到鸥鸟的栖息,表达了对自然细腻的观察。
-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表达了对小孩的劝诫,体现了诗人的善良与对自然生灵的呵护。
-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鸥鸟的突然离去让诗人产生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诗人决定回去,向鸥鸟告别,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离别的感伤。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鸥鸟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出诗人对它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短暂生命和自然景观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象征自由与漂泊,暗示着生命的瞬息万变。
- 松:象征长青与坚韧,代表着自然的恒常与安宁。
- 晚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体现出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写下这首诗?
A. 山顶
B. 书房
C. 江边
D. 花园 -
小孩们在诗中被劝告要做什么?
A. 玩耍
B. 喧哗
C. 听话
D. 保持安静 -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A. 麻雀
B. 鸥
C. 鹰
D. 燕子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表达豪放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色。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歌研究》